前一阵有人说起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的问题,其实这都不需要多说,儒家知识分子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而这还只是记载于史书的极小部分。中国儒学的传统是“学在民间、道在山林”,所以儒学的真生命扎根于民间,儒学的真精神体现于山野,所以名不见经传的儒家传人更不知有多少。
但是当时看到这种质疑,首先想起了彭玉麟,既然如此,那就还是略作介绍吧。彭玉麟是晚清中兴名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1816年—1890年,字雪琴,安徽安庆府人,晚清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谥刚直。作为一名儒将,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著称于世。
曾国藩曾评价“彭玉麟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之风。”作为一介书生彭玉麟作战勇猛,以不怕死著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与太平军的小孤山之战中,由于找不到任何“避炮子之方”,彭干脆“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之,不可避者听之” “今日,我死日也!义不令将士独死,亦不令怯者独生矣。” 在太平军的炮火下,湘军死伤虽众,但仍然“战两日破之”。后来晚年由于法国入侵,仍然拖着老迈多病之躯亲自驻扎在前线。
当年曾国藩为建立湘军请彭玉麟出山,虽然家徒四壁,彭玉麟却毫不为这当官的机会所动,连拒两次,第三次才为曾国藩的志向所动。即使后来彭为官多年,所得也大部分上交国库作军饷。
当时流行一句话:李鸿章拼命想做官,彭玉麟拼命想辞官。两位儒家知识分子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处世方法。彭玉麟曾先后6次辞高官,18次辞小官。光绪七年,他又一次辞去两江总督:“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慈禧太后为之动容。后来清廷专门为彭玉麟创立了一个闲职“长江水师巡阅使”,每年唯一的职责是巡视一次他曾经创建的水师。
然而彭玉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三不要”,而是他为之倾心大半生的爱情故事。彭玉麟的外祖母有一位养女,年龄相仿,被称为梅小姑。两人青梅竹马,日久生情,然而遭到彭母的强烈反对。彭玉麟是孝子,为此痛苦异常。梅小姑不忍彭玉麟为难,只得嫁与他人,彭玉麟则不得已娶了母亲选中的人。没想到的是梅小姑在出嫁四年不到即离世,彭玉麟伤痛欲绝,立誓尽其一生要画下万幅梅花,因为梅姑最喜欢的就是梅花。后来彭玉麟的妻子也病逝。此后四十年中彭玉麟一直独身一人,永绝妻室之欢,后来也只是与一位老兵相伴。
每当闲暇之余,彭玉麟做的就是练剑、写诗、尤其是挥笔画梅花,以神念与梅姑互诉衷肠,即使在行军打战中也如此。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万幅梅花。大概是熟能生巧,他的梅花在清代画坛上与郑板桥的墨竹号称清代画坛双绝,被称为“兵家梅花”。
网上搜索的彭玉麟所画的墨梅图
同时彭玉麟也留下了很多与梅花有关的诗句:“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也许最能代表他的心声的是这一首吧:
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唯有玉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
作为领兵打仗的主帅,彭玉麟最基本的必须做到“冷彻非情”,在情感上彻底的冷透并且不能受影响,这样才会对战场的形式作出最佳的判断,尤其是这样的决定关系到多少将士的生命。另一方面,他用情又如此深,用大半生的时间来怀念,怀念的时间远远长于他们相处的时间。在他冷若冰霜的时候,无限的柔情又在哪里呢?当他陷入深切的眷恋的时候,冷冰冰的无情又置于何地呢?或许最烈的火一定要配最冷的冰?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呢?后来彭玉麟为纪念阵亡将士建湖口水师昭忠祠,同时在其周边遍栽梅花。战友情和爱人情同聚一处,大概再冷的冰也早已消融了吧。
有时候觉得彭玉麟之所以不愿意做官会不会是为了完成自己承诺的万幅梅?忽起好奇心,彭公在情方面的境界到底如何,是如世人认为的那样吗?问易经得不变的坎卦,坎者陷也,看来确实如人所知,一生为情所困。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彭玉麟有兼济天下的机会,但是却一再辞让,归隐故里。更有独善其身的时光,他做到了吗?日日夜夜都是相思梅花之情有可能做到吗?世上多少文艺作品歌唱爱情的,陷入男女之情是乐还是苦呢?一旦陷入还有力量爬出来吗?如果彭公都无法走出,世上还有几人可以呢?也许这是为什么指引离苦得乐的经文会这样说:
“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近代高僧虚云和尚自述的年谱中记载两人曾经相见于光绪五年(1879年),当时彭公应该是64岁,而虚云则是40岁。当时虚云“至焦山礼大水和尚。时彭玉麟宫保督水师驻此。曾邀予数次谈论佛法。及修行途径。深生敬信。”看来两人相谈甚欢,彭公刚直也很有佛缘,不知道他对自己以一生怀念旧时的恋人会怎么看,也不知道现在仍然在红尘浪里呢,还是已经到达孤峰顶上?梅花或许已然化为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