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纪念日诗歌音乐会:用一战阵亡著名诗人特拉克尔的诗重温电影《1917》

来源: 免疫力真的好 2022-11-11 10:05: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11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免疫力真的好 ] 在 2022-11-11 10:10: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楼主原创图文视频等,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电影1917和异乡游子:死亡七唱-本我-自我-超我安魂曲

重温下当年上映时候,应朋友邀请在豆瓣这个电影与音乐评分文艺网站的德语文学组为这部以一战为背景的大片巨制经典--1917年写中德双语影评与解读,在豆瓣广场被推送。本文是2022年虎年增补版。

我记得当时我们德国组与德语组就热议,当代世界格局酷似一战前夕,米帝就酷似当年的奥匈帝国,俄国充当当年德国角色,欧洲还是欧盟、、、、、、、、、、中国,有点好似一战前夕的法兰西。

没有想到几年过去,一语成谶----虎年复活节前夕与中国清明寒食节前夕,我已经成为活的线下历史见证者,稍微熟悉世界地图的,都明白现在欧洲心脏地带与欧洲粮仓土地上俄乌战争距离我们有多远,就隔着一个波兰。曾经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东部,已经限购食用油与面粉等,我们北部还好,本周开始,限购鸡蛋,所幸,因为德国是森林工业大国,没有限购卷筒纸。

然而,因为这次是欧洲能源战争,如今油价天然气暴涨,带动取暖,电费等狂升,一切与动力有关的行业,譬如说月票与天票都大涨,天票可以涨到九个欧元,这几天油价有点松动了。

然而,我太乐观了--之前,我应该去年中秋国庆回国的,一再因为疫情航班管控政策延迟,然后春节时候我说复活节后我一定可以回家---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下好了,一头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目的地上海面临疫情以来最严峻的大考与管控,一头是最新消息小欧战要打到五月份,欧洲常见航线领空空域继续管制,两头把我继续卡在德意志,只好佛系地安慰自己,吾心安处是我乡。

看我俄乌战争开打后,德国市面最困难时期早餐公务餐伙食,在本地鸡蛋限购,东部限购粮油的时期,多么难得啊,不过貌似就在那个星期德国油价有点降下来了,我们当时还估计俩毛子谈妥复活节休战,五月份就会彻底友好停战了。 (^o^)/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来看看,从我一个文艺范视角,一战与二战这俩残酷的人肉绞肉机有啥区别----一战诞生了更多本身就是参战者甚至阵亡者的伟大诗人与哲学家,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奥匈帝国温情脉脉的新古典主义旧世界的灭亡,而资本新时代以血肉为祭品开启了机器文明时代。而他们,都是八五后,只不过是1885后,而我是一名1985后,我宁愿穿越百年做那个时代的八五后。

譬如说,一战最伟大的德语诗人,德国诗歌史上第一神童也是战死者,今天我们的主角之一特拉克尔小伙子,他的资助者者,大名鼎鼎的另外一位参战军人,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小伙子,还有那位直接促成了每年十一月英联邦国家老兵节以罂粟花作为标志的加拿大阵亡军医,传世诗篇“在佛兰德斯高地上”作者麦克雷小伙子等都是十九世纪的八五后。

到了二战,战争与艺术依赖的科技更加高效,影像传播第一次压倒了文字传播,二战诞生了更多电影家与摄影家。

===1917和特拉克尔的一战:死亡七唱-本我-自我-超我安魂曲 -----

也是1917的影评,因为特拉克尔只活了27岁(1887-1914),他是一战参战者也是死难者。诗人笔下死亡的歌唱(七次是虚数,因为自古以来有“7”与“12”崇拜等数字膜拜),其实是人类从“自我”反思和天启出发,召回精神世界的“本我”,并且渴望升华为“超我”旅程上,一段战争安魂曲!

image

他的这首诗,我发现跟电影1917的美轮美奂的一镜到底长镜头与诗意电影美学是绝配,往下看!我把每一句诗句的解读都配上了影片剧照,一定能够给读者营造沉浸式影评氛围。 这里必须纠正一个错误---许多版本第一句就错了,把时间写成了黄昏!

错!这首诗,跟以前讲特拉克尔与保罗策兰的夜晚之心和破晓之歌时候提过,必须是破晓而不是黄昏---因为不仅原题目如此,而且,之所以讴歌夜与昼交替的破晓,是中世纪人民为阵亡者招魂的破晓之歌的传统,这个时候正是曙光与复仇女神为主神。破晓,也是“本我-自我-超我”螺旋式上升的人类精神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别称。

电影: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之际,两个年仅16岁的英国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赶往死亡前线,向那里的将军传达一个“立刻停止进攻”讯息。 时间只有八小时,武器弹药有限,无人知晓前方敌况:死亡寂静之地、布满尸体的铁丝网、突如其来的敌军、随时毙命的危险境况…… 这一次两 个少年为救1600个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宁死!1917-8 1917-9

Siebengesang des Todes  死亡的七次歌唱 翻译与解读  楼主

1

1917-20

Bläulich dämmert der Frühling; unter saugenden Bäumen

春天以浅蓝色破晓:在羽翼未丰的树下(“吮吸的树”即羽翼未丰的树,这是德语成语)

Wandert ein Dunkles in Abend und Untergang, 

一缕黑暗在夜色与没落的厄运中游荡,

Lauschend der sanften Klage der Amsel. 

正倾听着乌鸫那平缓的悲歌。

Schweigend erscheint die Nacht, ein blutendes Wild, 

显形无声的黑夜,是一片血色的旷野,

Das langsam hinsinkt am Hügel. 

是缓步的沉没在山峦。

2

1917-27


1917-28
 

In feuchter Luft schwankt blühendes Apfelgezweig, 

茂盛的苹果树律动于湿漉漉的风间

Löst silbern sich Verschlungenes, 

流散的银色自我纠缠 

Hinsterbend aus nächtigen Augen; fallende Sterne; 

渐次消退出夜的眼睛:坠落中的星星

Sanfter Gesang der Kindheit. 

还有孩提时代温柔的歌声。

译者注:这个孩提时代不仅是指某个人,且是指人类文明、人类精神的孩提时代,歌声歌谣都是一种古老传承的密索斯(口述历史、神话童话传奇等)的象征。 1917-29 1917-30 Erscheinender stieg der Schläfer den schwarzen Wald hinab,

预示着即将的降临,降落在那世代沉睡的黑色森林,

Und es rauschte ein blauer Quell im Grund,

而它潺潺作响,于心底的一处蓝色源泉,

译者注: 源泉---德语里的es,其实还有泛指或者无人称代词的意思,es这里指人格的整体,从哲学意义上讲的完整人格整体由本我(没有被污染的,与生俱来或者婴儿时期的最深沉潜意识,初始的精神源泉动力,就是这里“世代沉睡的黑色森林”)-自我(外部世界塑造过的)--超我(来源于反思与敬天法祖、仰望星空的历史领悟、超验的天启这三种渴望,也是三种源泉,按照因果律结出的果实,可以带着理性和自由有这一对哲学或者信仰的翅膀飞翔于宇宙之中)三位一体组成,至少包含四类精神源泉。

预示的降临---应该是“超我”的降临+“本我”的觉醒!




1917-31

写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无神论的维特根斯坦与泛神论的海德格尔都钟爱特拉克尔了吧---- 他未必有确定无疑的哲学学科意识,但是他从远在基督教甚至古希腊之前的人类精神孩提时代寻找回来的密索斯,即童话与神话意象令人类精神的源动力自我显现,甚至不证自明!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儿正有某个人抬起苍白的眼睑

Über sein schneeiges Antlitz;

窥视他形如白雪皑皑的存在; 1917-32 译者注: 这一段的哲学内涵是自我窥视,自我观照,直接拿友邻的高见来说明--“我”,只能是作为意识主体的我,但这里又有这么一个矛盾,“我”似乎是可以被对象化的,我依然可以设想一个作为抽象人格的“我”---这实质上是意识的投射。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源于佛教金刚经与圆觉经的禅宗思想,“眼睛不在视野之中”,那么真正的我,就应该是那个观看的“眼睛” (译者注: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儿正有某个人抬起苍白的眼睑-----这个某人就是真正的“我”, 而“形如白雪皑皑的存在”----既是指外部世界塑造过的,他者的、物理的“自我”;又是指反思的、心理的“超我”), 但是这个眼睛根本看不到自己,它想要看到自己,只能通过视野里的镜子。那么意识视野中的镜子是什么,我大概想到两种可能,一是反思,二是他者,前者是心理的,后者是物理的。

1917-33
1917-10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儿正有某个人抬起苍白的眼睑-----这个某人就是真正的“我”,

而“形如白雪皑皑的存在”----

既是指外部世界塑造过的,他者的、物理的“自我”;又是指反思的、心理的“超我”。 1917-11 1917-12

1917-13

3

1917-14

1917-16
1917-17
1917-18

Und es jagte der Mond ein rotes Tier

译读1:而它追逐形如一头赤兽的月亮

译者注:以前说过的,狼月、血月、蓝月等与满月、月全食等相关的月亮天象,在古代印欧神话里都预示着或象征着天启,所以下句的seiner--它的,这个是它(追逐天启者,也是上文潺潺作响的预兆),不是牠(野兽般的月亮,红色野兽般的天启)

译读2:而月亮追逐着牠,一头赤色野兽

译者注:第二种解释是,历代月亮女神都是狩猎女神,比如第二或第三代的阿尔忒弥斯,也即戴安娜-----而月亮追逐的牠,一头红色的野兽出了自己的洞穴,则下句seiner就是野兽的牠;有趣的是,屈原笔下乘着赤色野兽--赤豹的山林女神,不知是否与阿尔忒弥斯等同源,来自人类孩提时代的歌谣或者人类精神的童年时代,共同的密索斯想象。

Aus seiner Höhle;

逐出了它的洞穴

Und es starb in Seufzern die dunkle Klage der Frauen.

而它死于女人们的暗夜悲歌与叹息声中

译者注:这个它,无论是作为如赤兽一样月亮的追逐者,还是月亮所追逐的赤兽、被追逐者,都确定无疑就是前文潺潺作响的它----也就是“超我”即将降临的预兆。 我倾向于这个“它”的第二形象是被月亮追猎的赤兽,死去了---代表着下文逝者整体人格变成了幽灵的阵亡者亡灵,但人格中觉醒的“超我”“本我”依然在向星空升腾,最后在战争的洪流中涅槃为人类和平的精神依托。

梳理了下脉络。 一个洁白如雪的,即将觉醒的“超我”,藏身于赤兽一般的人格整体(本我-自我-超我,想起了佛教的冉登-释迦牟尼-弥勒三面佛)中,然后这头赤兽(阵亡将士幽灵)被月亮女神逐出,女人们以哀歌送行,赤兽幽灵的那个“超我”向着星辰祈祷,发出蒙召的光辉,而这被杀的整个赤兽幽灵整体离开了腐臭的战场和战壕,留下可怖阴森的皮囊(尸体),带着觉醒且寂静的“超我”魂魄,幽灵整体依然有赤兽生前一般的兽性在坚壁清野,焦土拉锯的无人区无声游荡,没有哀嚎,似乎依然在静静沉思,然后那个先验的“超我”引领赤兽幽灵投身闪光的洪流,这阵亡将士此时才涅槃永生成为和平之树或罂粟花。

Strahlender hob die Hände zu seinem Stern

他的手中有光芒四射向着他的星辰升腾

Der weiße Fremdling;

那白色的陌生人; 1917-19

 

译者注:这句的他(陌生人)与前文形貌如白雪皑皑的那个他同一。

译者注:最后两段是作者把自己亲历的战场景象,来投射、思忖战争与和平、生存与毁灭于历史洪流的辩证法和理想主义体系中。 1917-21 1917-22 1917-23 Schweigend verläßt ein Totes das verfallene Haus. 逝者悄声离开,那坍塌的房屋, 1917-24


1917-25 O des Menschen verweste Gestalt: gefügt aus kalten Metallen,

哦,还有那群人溃烂的形体:与冰冷的金属连节着,

 

1917-26 Nacht und Schrecken versunkener Wälder

如黑暗与恐惧沉醉其中的丛林 1917


1917-1 Und der sengenden Wildnis des Tiers;

如野兽出没于野火焦土的荒原;

译者注:野火、焦土、荒原、野兽等为什么汉语与德语对应得这么好---只是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对上古从亚洲腹地到欧亚草原游牧历史的共同记忆

Windesstille der Seele.

灵魂寂静无声。

1917-2-2

(整首诗歌我最爱的一节搭配我最爱的影片画面,每次读到看到都充满激情)


1917-3-2

Auf schwärzlichem Kahn fuhr jener schimmernde Ströme hinab,

有人离开发黑之船,投身飞奔直下的闪耀洪流

Purpurner Sterne voll, und es sank

铺满紫红色的星星,然后沉没


1917-4-2


1917-5

Friedlich das ergrünte Gezweig auf ihn,

有和平的绿荫从他那里长出, 译者注:这句跟第一句羽翼未丰的树互文

Mohn aus silberner Wolke.

银光闪闪的云外开出了罂粟。

---- 后记 这部影片的长镜头尤其一镜到底的运用是教科书级甚至殿堂级的,可以说借鉴了从乔托到卡拉瓦乔直到伦勃朗,整个巴洛克美术鼎盛时期的构图与阴影美学,充满了哲学宗教寓意。

 
1917-4-2

1917-24
1917-18

我最赞的是这幅,看见没有,主人公从逼仄出走到光中,背后的断垣残壁墙面,仿佛是六翼大天使圣米歇尔等的羽翼翅膀长在了男主的身上

1917-30
1917-31

还有这样的炼狱之门,这样的铁窗十字架,这样的圣女与基督在人间一般的构图与色调

1917-22

1917-17

当然两次世界大战都诞生了优秀的音乐---两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交战双方共鸣的战地情歌,也是著名反战歌曲就是这个---莉莉玛莲。

楼主演唱与制作的新版MV 樱花与莉莉玛莲

我们小地方文艺范春天随着隔壁的俄乌战争如期而至,不比米帝的DC。日本引进的八重樱等与本地杏花,傻傻分不清,分了好几年,才确保这些都是樱花。

莉莉玛莲,先听为快,我唱这首歌,这是最新的。现在小欧战时期,唱这首歌配上樱花太应景了。

德语版

中文版

德语清唱版

跋---异乡游子 电影1917的插曲,异乡游子,新鲜出炉,就是男主他们听见树林里穿出的凯尔特民歌Celtic folk,原唱是男声 现在是我这个异乡游子!

演唱,制作,  楼主

Jos Slovick -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from 1917) 1917插曲中英文歌詞 Wayfaring Stranger,這是一首蠻古老的英國民謠(也有人說是愛爾蘭的), 歌詞意味深長,這首歌講述的, 其實是關於如何面對死亡的主題, 蘊含著些許宗教氣息, 不過面對死亡, 歌詞並不是那麽沈重壓抑, 反而映照出一種希望之光,展示了一種虔敬的, 對死後世界的美好期望之情。 它觸動著每一個聽者的神經,激發我們腦海中難得的想象力,感動我們久未被感動的心弦。聆聽這首歌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這樣一幅永恒的幽遠畫面:一個背著行囊的孤身旅人的背影,在一片綠洲或茫茫沙漠,一座高山或無際曠野中,他獨自一人行走穿越,浪跡天涯……

Wayfaring Stranger《流浪異鄉的遊子》

I'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我是一個流浪異鄉的遊子

While traveling thru this world of woe在這悲傷的世界徒步旅行

Yet there's no sickness,toil,or danger有個地方沒有病痛,艱難和危險

In that bright world to which I go那是我即將前往的光明世界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Father我要去那兒探望我的父親

I'm going there no more to roam我要去那兒不再遊歷他鄉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我將穿過約旦河

I'm only going over home回到那屬於我的家園

I know dark clouds will hang round me我知道烏雲會籠罩著我

I know my way is rough and steep我知道路途艱難而險遠

Yet beauteous fields lie just before me但美麗的田野終會展現在我的眼前

Where God's redeemed their virgils keep那裏是被上帝拯救的自然聖潔的樂土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mother我要去那兒看望我的母親

She said she'd meet me when I come她說她會迎接我的歸來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我將穿越約旦河

I'm only going over home……回到那屬於我的家園……

所有跟帖: 

好介绍,但排版很不友善,看完不知道“死亡七唱”的结尾在哪里。对特拉克尔的“民谣”印象深刻 -LinMu- 给 LinMu 发送悄悄话 LinMu 的博客首页 (5107 bytes) () 11/11/2022 postreply 14:34:51

您没有看出来吗,特拉克尔的“死亡七次歌唱”诗行都可以直接给1917的剧照作图注了:),和平的绿荫那句就是结尾啊。 -免疫力真的好- 给 免疫力真的好 发送悄悄话 免疫力真的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22 postreply 19:21:53

林兄对特拉克尔的“民谣”印象深刻在那里?展开说说?:)我翻找了一些特拉克尔的诗,倒是觉得“弥拉贝尔的音乐”不错。 -盈盈一笑间-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663 bytes) () 11/12/2022 postreply 08:04:01

有民谣的清新脱俗,构思也巧妙。第一次读“弥拉贝尔的音乐”,也喜欢 -LinMu- 给 LinMu 发送悄悄话 LinM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2/2022 postreply 14:53: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