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小谢这一段。:)文学翻译,中国推崇出神入化,西方强调等值等效。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是长久以来中外两种不同的翻译思想。

来源: 简丹儿 2022-03-16 18:39: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51 bytes)
回答: How to translate a poem well -- my observation中间小谢2022-03-16 14:09:57

我想我们过去很长时间里读到的翻译作品都是出自中国的翻译思想,追求神似,朱光潜就说过,大部分文学作品虽可翻译,译文也只能得与原文的近似。如果这样重在神似,好的译本就对译者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译者熟读原著,熟悉原作者,甚至还不够,怎么说呢,大概是在同一个气场里吧,这样才能传达原作品内蕴的精神气韵,就是小谢你帖中所说的要获得原作者的声音。而实际上,我感觉立除去捉捕原著的声音外,也很注重甚至是偏于西方的等值等效的译法。比如,他不会去用"打动"而去直译为 贿赂。

而说到掌握诗中意象,只能是译者的造化了。:)博尔赫斯说过大意这样的话,每个故事都会有专属于它的质地,一切文学创作包含两个元素:一个是神奇的性质,是缪斯是灵魂;另一个才是智力得以做工之处。两者最好是兼用。而从以往阅读立的众多作品时,觉得他是两者兼用。:)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或许,别人也有,只是我的局限,的确没有去阅读他们那么多的作品,不好评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