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觉得是。但现代人知识多,思维动势更强,一问就开始流动。

回答: 这是否和追问“我是谁”一个道理squirrel_62022-02-06 06:04:13

追逐动相就没有止境了。

俺也觉得求“悟”不是一个特别合适的说法。俺理解,“悟”并不是一个可能被掩盖,又可能被求得的独立状态。

相比之下,突破思维限制可能更准确。这样,目标就是思维,抓到它,看透它会相对容易。

比如我们说难说易,说凡说圣,说得说失,说迷说悟,说如何入手,说在哪儿立定,这些都是对立已分,思维已经开始活动的表现。顺着这些差别做判断,再想再找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俺理解的大方向就不顺着思维,而是反思思维。比如求入手处这个愿望是基于什么?基于一个认定:我还没有入。这样,我们就发现,我在设定四样东西:内,外,处于外的我,可能处于内的我。假设觉性周遍,那么内有自性,外有没有?当然也有。如果佛有,我有没有?当然也有。内外佛我的觉性是不是一个?当然是一个。那么,内外的差别是怎么建立的?佛与我的差别是怎么建立的?差别建立时,觉性在哪里?????????

????????

????????

????????

 

 

所有跟帖: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一灯可除千年暗- 给 一灯可除千年暗 发送悄悄话 一灯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页 (215 bytes) () 02/06/2022 postreply 09:16:56

一灯兄可以随便 -stonebench- 给 stonebench 发送悄悄话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页 (1494 bytes) () 02/06/2022 postreply 09:49:50

佛我差别来自于妄念,譬如妄念以为有黑暗,就真出现了黑暗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979 bytes) () 02/06/2022 postreply 09:37:56

坛经记载六祖大师证悟时说了五个“何期自性” -stonebench- 给 stonebench 发送悄悄话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页 (223 bytes) () 02/06/2022 postreply 10:14: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