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金笔的《母亲杀婴》在走廊掀起了轩然大波,我恐怕写了最多的文字批驳他,说了很多过火的话。时隔多年后,我反思自己,感觉恐怕有些地方误解金笔了,借此道个歉。
当时,感觉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得理不饶人,大有把金笔批倒批臭踩上一只脚的冲动。其实,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即用21世纪的道德和法制观去评判百年前的人和事,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不过,可能出于对自己亲人的情感,金笔没有清晰的表达他对人性一个侧面的客观描述,似乎,杀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甚至说,母亲有这个权利。另外,金笔把杀婴归咎于“当饥饿严重威胁着家庭”,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杀的是女婴。而且他对外祖母当时的描写是:“还有两个女孩生下来就被外祖母溺死在马桶里了。我记得外祖母说这话时,面部一点表情都没有,而且还是理直气壮的叙述着。当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当年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母亲生下自己的骨肉就溺死在马桶里可以理解,但今天回忆起来还理直气壮,好像有点说不过去,难道没有一点伤感没有一点悔痛吗?恐怕,金笔并不知道外祖母当时内心的痛,而是他自己的揣度。
争论火药味越来越浓,可能和其中这句话有关:“当婴儿的短暂哭声会引来日本鬼子残杀的时候,母亲常常会毫不犹豫的将她们的婴儿杀死。”直至今天,我还是觉得,一个母亲亲手杀死自己孩子,不会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毫不犹豫,如果说溺死女婴是我们文化中丑陋的一面,那么为了防止哭闹而毫不犹豫把孩子活活闷死,这样的母亲我是万分鄙视的。(好像某个文学作品里有这样的描写,宣传一种大公无私的高尚思想,我觉得那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总之,溺死女婴,是百年前的文化习俗,我们不应该过分解读,但是,今天我们该有现代人的态度和认知,我们可以试图理解当年的祖母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为她们辩护。
附原文
母亲杀婴:人性的一个侧面
来源: 金笔 于 2007-10-22 23:56:07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54 次 (1134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文内容已被 [ 金笔 ] 在 2007-11-01 06:26:3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母爱如山。
可是,当整个家庭的生存遭到威胁时,当饥饿严重威胁着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生命时,甚至当婴儿的短暂哭声会引来日本鬼子残杀的时候,母亲常常会毫不犹豫的将她们的婴儿杀死。她们有着这种权利。
这种现象或习俗的产生是与我们早期人类长期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有关,是人类为生存必备的一种思维或习俗。
所有的哺乳类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遗传上有基因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保护婴幼儿。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不可以杀死婴幼儿。但是有极少数的成年人,因为某个基因的突变 (这是哪个个基因已经被认定和报道了,金笔注),思想中会产生不可阻抑的冲动,想要杀死婴幼儿。但是这种病态现象跟我上面述说的母亲杀婴是两回事情。
我自己的外祖母就曾经几次毫无忌讳的在我们和她的子女面前说起过,在我母亲和我大舅之间 (两人相差十多岁),曾经有两个男孩生下后不久得病死亡,还有两个女孩生下来就被外祖母溺死在马桶里了。我记得外祖母说这话时,面部一点表情都没有,而且还是理直气壮的叙述着。当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由此可见,母亲杀婴现象在中国社会,甚至世界各地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各位如果有心,不妨问问家里的老年人,可能不少家庭都会有这种惨剧发生过。
母爱如山,即使知道了这些陈年往事,我,我们一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外祖母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