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野”史含有冲突的惨烈细节就不上了,没必要加深民族仇恨
伊宁事变,也称伊宁叛乱,是由苏联趁中华民国进行抗日战争之机,于1944年11月7日在新疆省北部的伊犁、塔城、阿山三个地区策划的分离主义叛乱,中共和苏联称之为“三区革命”的开始[2][3][4]。此为中华民国时代最主要的新疆民族冲突。事变后苏联扶植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权在其控制区内“杀回灭汉”。[5]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苏联与中华民国政府达成协议,组建新疆联合政府。1949年三区当局通电效忠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政府亦向中共投降。
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933年盛世才掌握新疆省大权之后,为了依靠苏联稳固统治,长期实行亲苏亲共政策,惟双方彼此互不信任。
1942年,盛世才转而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输诚,反苏反共,逮捕苏联人员及中国共产党党员。苏联积极扶植反盛世才的各方武装及政治组织。[6][7]
1943年至1944年间,以苏联驻伊宁领事馆领事达巴申、副领事波列索夫为中心,策动伊犁各族各界人士建立了各种秘密组织,在左翼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发展了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人)等人。[8]阿巴索夫及同伴们联合了有很大社会影响的大阿訇艾力汗·吐烈(苏联乌兹别克人),成立了一个由12人领导的解放组织。艾力汗·吐烈是一个支持泛伊斯兰主义的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因受伊宁警署监视,阿巴索夫的革命活动遭威胁,被迫避居中苏边境,在当地联络各族青年成立游击队。[9]
1943年,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人)在苏联派出的以波波夫少将为首的12人顾问团陪同下,从苏联回到新疆阿山青河县布尔根河流域,加入了乌斯满·巴图尔(哈萨克族人)领导的游击武装。达列力汗和乌斯满的合作,使阿山形成哈萨克族克烈部落的大联合,一致对抗新疆省军和国军。[7][10]
1944年9月,盛世才因试图再度投靠苏联斯大林而被国民政府调离新疆。他的调离使新疆暂时出现权力真空,新疆北部爆发了多起事变。[11]
伊宁事变所建立的反政府组织
苏联境内
1944年5月,由曼苏尔·罗兹也夫(苏联人,Mansur Roziyow,曾在盛世才主政时期以苏联顾问之名担任新疆省维吾尔文化促进会会长,却向新疆少数民族革命领袖传授“民族革命理论”而遭逮捕)、哈斯马洪·司马义诺夫所建立“伊米尔指挥部”下辖:“为解放而战组织(1944年7月由阿比尔米提·哈吉约夫成立)”[12]。1945年7月底,苏联人列斯肯率领东突民族军第三骑兵团攻下新疆塔城县城,曼苏尔·罗兹也夫、哈斯马洪·司马义诺夫成为塔城区第一、二副专员。
中国新疆境内
1937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约400人在盛世才的允许下进入乌鲁木齐,开启了中共在新疆革命运动的序曲[13]。为了抵御英国和日本的势力向新疆渗透,苏联政府与盛世才商定,在新疆建立一个专门侦察境外敌情的机构,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边务处开始组建,即为“先锋社”。1939年,中共选派数十人到苏联学习情报工作,学习结束后刘庆南、杨文先、王振坤、杨天云、张明敬和谭政文等人又被共产国际先后派到新疆边务处工作,受苏联顾问领导,从事对美英的情报工作[14]。1943年1月,国民政府中央势力介入新疆,导致大量中共所谓“爱国进步人士”(国府称疆独反政府势力)遭逮捕入狱(毛泽民、陈潭秋)[15]。
1930年代由苏联所建立的“新疆省政府政治监察总管理局”由中国共产国际人员张义吾、王立祥,苏联顾问包国定领导的谍报组织,是仿照苏联国家保安部建制。
1943年12月,苏联开始协助乌斯满·巴图尔组织反盛反中国的“阿勒泰哈萨克复兴委员会”(青河县布尔津河上游)以期望建立“新回教国”[16]。1944年初攻占可可托海县、青河县、布鲁尔托海县,6月联合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反中国武装力量,7月再联合维吾尔族反政府吉乃木游击队,10月成立阿山民族革命临时政府(1945年并入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1944年11月下旬,苏联在新疆伊宁成立“一号房子”(苏联红军弗拉基米尔.柯兹洛夫领导)、“二号房子”(KGB弗拉基米尔.斯特潘诺维奇[17]领导),另在阿拉木图派遣贝利亚为苏联军对中国新疆的督战[18]。
名称
中华民国对于1944年11月事件一开始称为“伊犁匪乱”,之后史料才以“伊宁事变”称呼,并称“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为“傀儡组织”。新疆暴乱的革命者(如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拜克·木农阿吉)自称“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府”、“民族军”或“11月革命”[19]。中共在1950年以前称新疆暴动者为“伊犁当局”、“伊塔阿三区”,扎巴依喀勒山空难后改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三区革命”[20][21]。
旗帜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所使用的旗帜有两种,一种是绿底上绘有白色星月标志,一种是用金粉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22]。
过程
暴动
1944年4月,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支持和帮助下,“伊宁解放组织”成立,主席为苏联籍乌兹别克人艾力汗·吐烈。
1944年8月,苏联侨民帕提赫·莫斯里莫夫组织巩哈游击队,发动“巩哈暴动”。
1944年9月,伊斯哈克拜克·木农阿吉(柯尔克孜族人)在苏联境内筹建“蒲犁解放组织”和蒲犁游击队。命努尔阿吉等人率蒲犁游击队从苏联越境攻打蒲犁县。[23]
10月7日,游击队攻占巩哈县城,伊宁驻军主力1600人调往巩哈平乱。苏联侨民法铁依·伊凡诺维奇·列斯肯在果子沟组织游击队,形成战略呼应。
11月6日,在得到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帮助下,苏联军官阿列克山德洛夫率军从霍尔果斯潜入伊宁,同“伊宁解放组织”组成军事指挥部。同日,列斯肯占领芦草沟,切断迪伊公路。
11月7日,伊宁事变爆发,外有巩哈游击队进攻,内有苏军和武装人员呼应,驻军中少数民族士兵哗变。
11月9日,伊宁驻军负责人曹日灵电告朱绍良内有:“名为剿匪,实为国际战争”、“市区土匪全为归化人(俄罗斯族)及塔塔尔族,以其领事馆作根据地,所获武器系苏联制造”。
11月10日,伊宁全城被攻占,守军残部及汉族官员、平民约8000人撤至城郊机场及艾林巴克、鬼王庙两处高地,等待救援。
11月12日,“伊宁解放组织”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为艾力汗·吐烈,阿巴索夫任临时政府内政部长。[24][25]
1945年1月5日,艾力汗·吐烈宣布“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脱离中华民国而独立。
1月31日夜,国民政府伊宁区长兼守备指挥官杜德孚率残部及千余平民从伊宁据点突围。至皮尔清沟,被叛军追击。最终,杜孚德重伤自尽,所率军民仅二百余人突围生还[26]。
2月1日,在苏军的帮助下,民族军攻占艾林巴克。7月31日,攻占塔城。
张治中曾记述道:“三区汉人被杀的很多,有些地方只剩了老弱妇孺数十人,在伊宁残留的汉人中,也是老弱妇孺占大多数,青壮年都被杀光了”。关于伊宁事变中被害的汉回平民数量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27]
平乱
Tango-nosources.svg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1944年9月,盛世才被调离新疆后,蒋介石改派吴忠信就任新疆省长,并把下属各厅厅长都换成国民党员。蒋介石命令马步芳派一个军的骑兵驻扎在新疆各地,平定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国军调集大批部队,“死守大迪化”。国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郭寄峤奉命抵达迪化,将新编第46师部署在绥来并成立前线指挥部。民族军和国军在玛纳斯河沿岸对峙,新46师师长徐汝诚担任指挥官,以玛纳斯河为第一道防线。谢义锋的新二军军部由绥来迁移到景化(今呼图壁),为第二道防线。从青海赶来的马呈祥的整编骑兵第1师接替原暂编第3师的防地,进驻迪化、景化一带;暂3师调往焉耆。第43军杨德亮加强伊吾、哈密的防守,徐达率领新45师一部防守在七角井。
谈判
Tango-nosources.svg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中苏谈判
1945年期间,国民政府屡次与支持叛乱的苏联政府交涉。1945年7月5日,蒋介石在一次中苏会谈上提出:“苏联政府如果能保证中国对东北和新疆的领土和行政主权,对中共和新疆变乱不再作任何支援,中国政府才考虑苏联有关外蒙的要求”。会后宋子文继续与苏联谈判。斯大林表示,无论延安、新疆均服从蒋委员长的领导,苏联只支持国民政府,可以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发表声明,并答应宋子文关于制止从苏联往新疆偷运武器的要求。
其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紧接着在1945年9月,苏方代表莫洛托夫与中方代表王世杰在伦敦就“新疆伊犁事件”磋商时表示这个事件是临时现象,不久就可以平息。在得到苏联的保证后,蒋介石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示“愿意和平地解决新疆问题”。
府乱谈判
1945年10月,双方同意派代表赴迪化进行谈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张治中,三区派出了热黑木江(团长)、阿不都哈依尔·吐烈、阿合买提江·哈斯木、赛福鼎·艾则孜等人组成的代表团。苏联亦派出一位代表。经过半年的谈判后,最终在1946年4月制定了十一条和平条款,取消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恢复伊犁、塔城、阿山三个专区的建制,后成立新疆省民主联合政府。三区临时政府高层中的一部分封建势力、宗教人士和泛突厥人士被清除出领导层,原东突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被苏联驻伊犁领事扣押并送回苏联。联合政府的核心改由从亲苏派组成,领导人为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与阿合买提江。
尾声
1945年9月16日张治中报告建议经由外交途径和平解决,1946年6月6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签下协议组织联合政府。
1949年,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和罗志五人组成的“新疆民主同盟”先到阿拉木图,而后前往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月27日左右飞机在伊尔库茨克附近失事,五人全部死亡。阿合买提江等五人遇难后,新疆方面改派赛福鼎·艾则孜率团进京。
三区民族军于1949年12月20日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于1954年10月7日大部分成为新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部分。[28]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拨出专款于伊宁市人民公园深处建立伊犁三区革命烈士陵园。
中共观点
内部文件显示,中共在1950年以前认为三区革命是一场“新疆伊犁发生的独立运动”,并称暴动者为“伊犁当局”、“伊塔阿三区”[29][30]。对外则宣称“三区革命是进步的力量,其中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人是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的进步力量……国民党诬蔑三区革命是在搞分裂[31]。”、“国民党泛突厥主义爪牙诽谤三区领导人是红腿子、亲苏派,诬蔑他们背叛民族利益,是民族败类,这就是国民党当局用以对抗三区代表所提倡政治民主、民族平等、社会进步的伎俩[32]。”将1944到1949年的疆独动乱称为“三区民族民主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统治间的殊死斗争”、“三区革命最终汇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33]。”
中共认为“三区革命”分为三个时期。初期在1944年伊宁事变爆发后,由苏联支持并直接插手,领导权控制在伊斯兰教上层人士手中,还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中期通过1945年至1946年与中国国民党方面的国民政府和谈,在1946年成立了由“三区”方面、新疆“七区”(国民政府统治区)、国民政府这三个方面人士联合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则被解散,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同时1946年共产主义者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取代了原先掌权的伊斯兰教宗教上层人士,苏联也对“三区”方面停止公开支持,后来又撤走了在“三区”的大批苏联人员。后期是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新疆省也实行反苏反共策略,原来参加联合政府的“三区”方面人员在1947年撤回,随后在1948年成立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三区”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方面首次建立直接联络并合流。[34][6][35]
评价
中华民国政府认定该事件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策划的暴动、叛乱。
中国共产党称其为“三区革命”。毛泽东的评价为:“三区革命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在新疆牵制了近十万国民党军队”,[36]“伊犁、塔城、阿山三区人民的奋斗,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37]。
新疆三区革命 语音 锁定 上传视频
1944年9月,新疆北部伊犁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先后同阿山、塔城一带的起义武装联合,占领了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又被称为“三区革命”。国民党反动派从甘肃和新疆各地调集了大批军队,对起义军实行长期的大规模的武力镇压。起义军在新疆各族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一直坚持到1949年新疆解放。 [1]
中文名三区革命外文名Three District revolution发生时间1944年至1949年之间发生地点中国新疆省北部性 质革命暨武装割据支持者苏联
目录
1 革命背景
2 革命起因
3 革命过程
4 历史意义
革命背景 语音
20世纪40年代初,正值苏德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都处在暂时困难时期。新疆军阀盛世才错误估计形势,于1942年抛弃亲苏亲共立场,投靠国民党。他下令逮捕在新疆工作的全体中国共产党员,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共产党人和大批各民族代表人物、进步分子。同时,撕毁与苏联签订的各项协议,迫使苏联撤走所有顾问、专家,并中断了与苏联的贸易,使新疆的生活、生产用品货源枯竭,加上法币流入和滥印省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新疆的社会、阶级、民族等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盛世才在伊犁、塔城、阿山3个地区强行收缴牧民枪支和要牧民捐献军马的举措,使本已激化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从而引发了三区革命。 [2]
革命起因 语音
三区革命是在一批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影响的先进分子领导下进行的。起义最先开始于巩哈县(今尼勒克县)。
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强迫人民捐献军马所引起的。1943年3月,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强迫各族人民捐献军马1万匹,并规定如不能捐马,则必须缴纳高于市价二分之一的马价钱。当时,各族人民本来就承担着二十余种苛捐杂税,仅土地税就占了农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捐马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已使各族人民群众难以承受。由于捐马的负担主要落在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的广大贫苦牧民身上,因而这三个地区的各族人民首先起义进行了反抗斗争。
革命过程 语音
1944年8月初,帕提赫·莫斯里莫夫等在伊犁巩哈县乌拉斯台山区以反献马为号召,组建巩哈游击队。10月7日,攻占巩哈县城,史称“巩哈暴动”,三区革命正式爆发。巩哈暴动告捷后,巩哈游击队与伊宁各族群众里应外合攻打伊宁,经数日激战,于11月12日占领伊宁市区,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在临时革命政府领导下,到1945年2月不仅肃清了盘踞在伊宁飞机场、空教队、鬼王庙三处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而且统一了除精河县外的伊犁地区全境,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伊犁的数次军事进攻。 [2]
为扩大战果,把武装斗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1945年4月,临时革命政府组建了民族军,制定了三线作战计划。6月中旬,以牵制南疆国民党军队为目的的南线作战开始,民族军一部南越天山进入阿克苏地区,攻下拜城、温宿两县,后因攻打阿克苏失利而撤回。另一部取道苏联进入喀什地区,会同蒲犁游击队攻下蒲犁、叶城、泽普等县。7月,旨在解放塔城和阿山地区的北线作战铺开,民族军一部在艾比湖——玛依勒游击队接应下,至8月下旬攻下了除乌苏、沙湾外的塔城地区全境。随后挥师北上,同已占领阿山大部的阿山游击队会合,联手攻占布尔津和承化,胜利完成北线作战任务。8月26日,以攻占乌苏和精河为目标的中线作战开始,民族军用3个团兵力,激战5天,突破3道防线于9月8日占领乌苏县城。同时,民族军另一部也于同日占领了精河县城。 [2]
随着武装斗争的胜利发展,到1945年9月伊犁、塔城、阿山3个地区得到了统一。临时革命政府辖25个县,拥有28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近80万人口,并把战线推到距省会迪化仅150公里处的玛纳斯河西岸。 [2]
就在三区革命胜利发展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饱经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迫于国际社会和民意压力,国民党政府在苏联斡旋下,开始同三区谈判。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斗争,1946年1月2日,双方签订了《中央政府代表与新疆暴动区域人民代表之间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和附文一。6月6日,双方又签订附文二。 [2] 根据和平条款的规定 [3] ,6月18日,国民党政府改组新疆省政府 [2] ,张治中兼省政府主席,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担任副主席及其他职务。新疆人民暂时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 [3]
三区革命初期,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艾力汗·吐烈等一度窃据领导权,成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宣称要“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独立的国家”。 [4]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民族仇恨,制造国家分裂,妄图把这场革命引入歧途,但由于阿合买提江等三区内部进步力量与新疆各族人民的斗争,分裂者的阴谋未能得逞。 [3] 1946年6月27日,三区革命政府通过决议正式取消“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成立伊犁、塔城、阿山专署,由新疆省联合政府管理。 [5]
省联合政府成立后,三区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国民党策动阿山专员乌斯满·斯拉木背叛三区成功 [2] ,又于1947年5月任命反动的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分子麦斯武德为新疆省政府主席,使新疆省内各种矛盾更为加剧,导致改组后的省政府破裂。 [3]
省联合政府破裂后,三区为维护和巩固革命成果,着手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调集兵力攻打乌斯满·斯拉木,收复阿山地区。接着,又平定了沙湾县县长哈力伯克与和丰县莫依勒禾武装叛乱,重新恢复了三区的统一局面。第二,充实和调整了各级政权机构和干部队伍,先后成立了三区经济最高委员会、三区教育委员会、三区农牧业委员会,维护法律和社会治安委员会等机构,统一管理三区各方面工作。同时,对3个专署及所属各部门、各县的领导作了调整,一大批进步分子被委以重任,授予要职。第三,成立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使三区有了统一的政治组织和广泛的统一战线。第四,在内部进行了思想整顿,着重批判了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纠正了在民族政策上的错误,开展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五,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三区的经济封锁和破坏,禁止国民党货币在三区流通,重新发行三区货币。三区在省联合政府破裂后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和巩固了自己,为迎接新疆解放,使三区革命汇入全国人民民主革命洪流之中打下了良好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对三区革命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支持。 [2] 1946年12月,董必武曾在南京与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见面,转达中共中央对三区革命的指导意见。 [2] 1948年8月1日,“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成立。阿合买提江担任“新盟”主席,三区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成为“新盟”的领导核心。 [5]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自南京返新后,遵照董必武的意见,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和人民革命党合并组成了民主革命党。该组织在一些重要地区建立了区委会,在一些县和重要单位设立了支部,它团结了包括汉族在内的一批各族进步分子,凝聚了团结反蒋的骨干力量,在组织内进行了正确的民族观教育,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在三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率3名工作人员和1部电台抵达伊宁,推动新疆和平解放工作 [2] ,代表党中央邀请三区派代表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8月18日,邓力群转交了毛泽东给阿合买提江等人的邀请信,信中说:“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随着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新疆的全部解放已为期不远,你们的奋斗即将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衷心地欢迎你们派出自己的代表五人前来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 [6]
民族军与解放军于玛纳斯河畔会师
民族军与解放军于玛纳斯河畔会师
不幸的是,以阿合买提江·卡斯米为首的代表团所搭乘的飞机,在飞赴北平途中,于8月27日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经过研究,由赛福鼎、阿里木江、涂治3人组成新的代表团,出席新政协会议。代表团到北平的第三天(即9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他们时说:“以阿合买提江为首的新疆代表团全体成员,不幸牺牲,不仅是新疆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他们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6]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7] 。10月21日,毛泽东发电称赞:“伊犁、塔城、阿山三区人民的奋斗,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贡献”。12月20日,三区民族军被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 [2]
历史意义 语音
三区革命是在全世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形势下爆发的,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反动统治,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对促进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疆三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伊宁市,建于1957年7月,内有七位三区革命领导人的烈士陵墓、纪念碑和纪念馆。
参考资料
1. 李忠杰,李明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209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资料 第67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101-113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9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 1949-2014: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17
5. 谢敏《阿合买提江·卡斯米传略》,《中共党史资料》1994-04,P85、P8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著名烈士 第2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499
7. 9月25日新疆获得和平解放--历史上的今天--新疆地情网 .新疆地情网[引用日期2021-08-10]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
黄建华. 蒋介石与新疆三区革命. 《 CNKI 》 , 1999 黄建华. 国民党政府对新疆三区革命的政策. 《 CNKI 》 , 2002 徐玉圻,顿时春. 苏联与新疆三区革命. 《 CNKI 》 , 1999 邵玮楠. 动荡之源:新疆三区革命的国际背景. 《 CNKI;WanFang 》 , 2013 魏长洪,周红. 新疆三区革命后期的经济建设. 《 cx 》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