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过,从内地弄大批成建制的“军人”去新疆“屯边”或是“屯垦”的“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一种太祖向新疆殖民的做法。帖子在这儿: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666.html
其中提到,你可以把“生产建设兵团”给说成是“仁义礼智信”类的公益事件,但仍然不改其是一种“殖民行为”的实际内涵。
我的这位新疆同学,是石河子来的大学生,和我同窗四年。他呢,是“兵团后代”,所以,也是一位经典意义上的“殖民二代”,简称“殖二代”。
“殖一代”,许多是“自愿”的。比如,1842年“南京条约”后去了香港的英国人,其中一定有不少是自愿的(具体百分数的统计还没做完,^_^)。
被派去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可不一样。那个是王震王将军用军令派去的,是一种“被献身殖民事业”的命运,非“自主自愿”。至于去了之后多年的退休感思,与当初是否是“主动殖民”没任何关系。(顺便说一下,被王将军弄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员”们,大多永久的留在了新疆,可王将军事后回到了北京。)
这些永久留在新疆的“殖一代”,自然要生活。于是成家繁衍,就有了“殖二代”。
“殖一代”都不是主动“殖民”,“殖二代”自然没有任何需要背着个“原罪包袱”,孩子们是无辜的,“殖民”不是他们的决定。
但是,“殖二代”可以有一种无根感。我的这位同学,简称 L 吧,大学四年,只回石河子探亲一次(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大学毕业前许久,就开始探索如何不被分配回疆的途径。最后如愿以偿,考上硕士研究生而与新疆脱离了所有“强制”关系。
随后,L飘至加拿大,再飘至美国,又回飘至厉害国,几易居所,此刻,飘丢了(以本老汉的感觉为本)。
在L于厉害国内飘来飘去的期间,一天,本老汉接到一个电话,当时手机尚不那么好用,电话是打到家里“座机”的:
“喂,我是某某,L 的朋友。L 跟我说你家占地有些空间,我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准备回国一阵,我的车暂时无法处置,L 说让我找你联系,把车停在你那儿一段时间成吗?”
Of course NOT!
事后找到 L,把他臭骂一顿“你没事儿吧?我家院落很乱,不过那是原设计的效果,‘English Cottage Style’,真不是垃圾回收场。”
就过去了。
当时呢,没想到“殖二代”这个角度。二代也许无原罪,但对“别人的地界”,实在是很大度,^_^。居然想把我家搞成“殖车地”,万一那个某某有马斯克的本领,那车产出车子车孙后果就严重了,*_*。
后注:大祖弄出来的最新“精神谱系”,居然没有“兵团精神”?大祖离着“俯视”尚差海拔许多百千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