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然后我想起了神迹里的隐喻。如果当时我读了这篇,或许就不会写的那样岔开。

回答: 谢谢。你说的真好。2021-06-12 17:07:44

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的性质都是最早神话所需要界定的。它们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性格与个性的塑造。西方文化的一个精神的源头是杀父娶母情结,它源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神话。但杀父情节一定出现的更早,它很可能非常古老,源于古代的中东,然后流传到希腊。这一古老叙事的模式是:一个强大残暴的父亲,知道了一个即将诞生的孩子将威胁到他的王权,因此要杀掉那个婴儿。但这时命运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但都是一种世俗的力量,而非直接简单的神迹,)最终让那个孩子长大,一天重新回来杀死了父亲,成为了一个更强大而且更好的王。《圣经》里既有这一叙事模式的直接延续,而三位一体本身又是杀父神话的非常曲折隐晦的变形。俄狄浦斯情结直接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纵观文艺复兴的兴起,就是世俗的王权保护并借助市民的力量(即孩子,未来的王,)来反抗强大黑暗的神权(父亲。)而复古即是与母亲(古典的,西方精神的源头)的交合。这一神话的叙事还导致了保护孩子的观念。在这个叙事中,孩子代表着正义,更强大,更美好。因此,如果在这样的语境中,“宁断娇儿不断郎”,就是有罪了。但在我们的文化的语境里,父亲有权和儿子争奶喝。儿子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是属于父亲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