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性与夫子

本帖于 2021-06-04 02:02:5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ucihouse 编辑

现象与本质的争论, 重点在解释权。 这一点, 我不能再同意了。 所以在开始抛二性讨论的时候, 耍了个心眼, 把定义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还要重申, 二性观只是我们认识世界包括认识自我的一种说得通的方法。 

我们从一开始最关心的是我们, 所以对第一性的认识也是围绕第二性的需求展开的。 肚子饿了要吃饭, 天冷了要加衣, 下雨了要有屋檐, 当然也包括保暖前后都有淫欲, 有生有死。 对那个时候的古人说, 生存和毁灭根本不是问题。 死大于生者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除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会在偶然的机遇下也许会再次与他们相遇; 生大于死者, 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第二性与第二性之间的碰撞。 当生与死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土地资源尚且丰富, 物资产出尚且充沛, 难得之货未为贵之时, 也许就会存在夫子理想化后的尧舜禹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回到第一性与第二性的认识, 不管是神造人, 进化造人, 一开始在茫茫大地上人显得十分孤立无援的。一点一点的积累认识, 那些可以理解的,那些理解不了的,那些以为理解的实际上没有理解的, 如果把一个现代人扔回那样的环境, 存活率会远远小于未开化的原始人。 想什么宇宙的边界, 把自己生存的边界找到已经够原始人忙碌的了。 对于想不通的事, 无法左右的现象, 有什么比神话更让人一下子信服的呢? 神话支撑起信念, 经验丰富生存概率。 经验一代一代相传, 对先人的崇拜慢慢扎根。经验缓慢的积累第一性的认识, 神话慢慢左右二性的认识。

 

夫子是可爱的, 可歌可泣的, 然而, 夫子, 时代不一样了。颜回对于第二性的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简直凤毛麟角,既然说了是凤和麟, 就不是俗世之人,夫子也许看到了世人对第一性的需求, 但他太低估了众人期于第二性对第一性的渴求, 长期的匮乏与短暂的生命, 回荡在人心中最多的是更多: 更多的财富, 更多的权利, 更多的土地, 更多的奴隶。。。。。经年的游历漂泊, 短暂为人诟病的当政生涯,被充当门面一样搁置,被讥笑 “累累若丧家之犬”夫子始终未忘初心。是什么样的心才能容得下如此动荡, 这样的心难道看不见人心的黑暗。 也许夫子真的没有怀疑过先圣社会的人心也跟今人一般参差, 也许正是因为知道这些, 夫子才会穷其一生奔波。 夫子的仁毋庸置疑可为万师之表!

 

然人性之欲如洪水, 不可堵, 只可导。  夫子无法觉查时代的变迁,人口增长,新事物链接新欲望,孔子对世界的认识大抵局限于单纯的第二性,夫子尚古, 夫子尊长,夫子好学, 夫子善学,夫子承认自己的不足。 夫子从未想过封神, 只为了心中的仁奔波,夫子试图说服大家用礼仪束缚自己的欲望,却处处碰壁。夫子并不极端, 也曾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但何为“恭而有礼,慎而有礼,勇而有礼,直而有礼”。人心的尺度并没有标准, 夫子是学霸, 但并不影响他实操战斗力为弱鸡。 

活着夫子并不为世人稀罕,而他所谓的继承者干脆就生生拆了夫子,夫子无法给出的准绳, 小夫子们顺手能抛出千条万条,不管什么样的准绳, 只要他们能够捆人的就可以。 至于夫子, 将他架上了神坛。 夫子说我没有, 我不是, 我不要。 小夫子们说你有,你是, 你要的。是的, 夫子就这样被立在庙里, 泥屎遮面, 金塑箍身, 泪流千年。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