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有感
一
五四时,皇城根下的人们只有很小一部分,如厕方便。他们这习惯还是八国联军用枪和罚款逼就的。五四游行的他们,一定要去树后,墙角。这样的想很顽固,覆盖过来,使快要忘记五四的主题:“不许签约”。
网上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初建时的典雅校门口的照片。就老不由地想,要有几张学生宿舍,厕所的照片,多好!
那时男人都穿袍子。别说棉袍,就是那长袍,洗起来多费水费劲。所以就会想到,五四游行队伍里人的衣领袖口一定油乎乎的,并还有股味。女的好些,因为林道静已穿短上衣,短裙子了,还会抹香水。
当然,他们也不刷牙的。演讲的人往往要登台,不让口臭影响听,大约也是个考虑吧?
《家春秋》,觉慧,他哥,喜欢他的丫头,都不如厕洗澡的。
那是个哪哪都臭烘烘的年代。五四的这个氛围,没人提及。不该。
这好像自己在农场,想嘛嘛,就不去想怎么干农活,怎么挣多点工分。
二
很同意王和平“太拿自己当盘菜了”。而且还非要当上台盘的那一盘。
不喝地沟油的办法,多花点钱买正品。舍不得就炒菜时少放点;
钓鱼的年纪不干卖鱼的勾当;
几个明星在朗诵:不是我们大自然需要人类,是人类依赖我们。
还说个啥啥呢!
可又一想,不对啊,咱也不是来了吗?生下来的也好,天赋的也好。那发个火,“tmd, 我想回去, 竟不答复我”,也不为过;“去异地,找新人,过别样的日子”,虽然“将灵魂卖给了鬼子,是要被加倍奚落的”(鲁迅语),也可算是生物体“树挪死,人挪活”的努力。
要紧的是发过火,挪了后,切实地去挣养家糊口的钱,干拖地洗碗的活。
据说,一尊核心亲自抓厕所工程。闻,一下觉得五四运动有着落了。下次若再八四九四地集会,可以上星级的公厕“前进一大步”了。
嘛嘛,还不是为了过日子。国如斯。你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