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在哪儿看“现场版”的“样板戏”?

来源: 文革传人 2021-03-18 23:13: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93 bytes)

“样板戏”,就是“后文革”时代的孩子也听说过。那十年间的“唯八”台戏。

可是,所谓的“看”样板戏,大多是“看电影”或是“看电视”,招牌京剧团演出时被拍下来上银幕或是上显像管,能看到现场版马长礼和洪雪飞们演出的“真戏”的人很有限。但是,还有个它途,可以看到“现场版”的“样板戏”。

就是文革中“各单位”自演的山寨版“样板戏”。

本老汉所在的小学就是一个如此“单位”。

演员呢,自然都是同学们。是整场的还是“折子戏”,记不太清了。不过记得很清楚的是演“智取威虎山”这台戏。因为“杨子荣”后来成了“队友”,校篮球队的“最佳球员”,也是队里的唯一篮球天才。姓孙的一位同学。他球打得很棒,类似此刻 Warriors 队的 Stephen Curry,投球超准。但有个局限,双手持球从大约是肚子的位置起始,然后抛物线投出。比赛中容易被对手盖帽。后来“教练”给强改成头顶出手的“跳投”,准确度一下子回归“常人”。球队再没了“球星”。

球打得好,人长得也英俊,但演戏却有缺陷。爱错词。具体的不记得了,在球队时还总被其他队友拿来调侃。

类似那个著名恶搞:

从——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了?”

 “防冷涂的蜡。”

演进成——

“脸什么?”   

……防冷涂的蜡。”

 “怎么又黄了?”  

…..涂了一层蜡。”

大概是此类非初衷的“恶搞”太多了,后来各“单位”的“样板戏”都被停演了。

事涉“洗脑液”的“标准”问题,放异彩的“现场版”于是绝迹。

 

后注:文革后的八十年代初,在一家餐馆遇到做服务员的“杨子荣”。那时既无手机更少脸书,短暂打了个招呼就分手了,再没见过。

 

所有跟帖: 

只听说过,没有亲历,实为人生憾事:)。由此想到江青女士。这几天这里纪念巴黎公社,虽然反革命家属缔造了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反革命分子 -papyrus- 给 papyrus 发送悄悄话 (1699 bytes) () 03/19/2021 postreply 04:42:38

再谢古纸兄的文化渗透。“Renowned Warrior”。 应该是有传统的,那个著名的 July Revolution 的画像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476 bytes) () 03/20/2021 postreply 00:24:44

曾被老师挑去演阿庆嫂,自己要求唱沙奶奶。回家一说,被母亲严辞驳回,小孩子演什么老太太,不行! -看客2010- 给 看客2010 发送悄悄话 看客201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9/2021 postreply 15:40:15

哈哈哈,看客姐这个音域了得,从青衣到老生全罩,*_*。多少知道些北京京剧界的故事----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3/20/2021 postreply 00:28: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