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思辩风格,印度宗教里明显见到。

来源: 姚顺 2021-02-02 11:18: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8 bytes)

我是先读思辩哲学,后读到佛教的。   中国人的思维能力够不上想诸如《小逻辑》那样的深度。“有”“无”之辨,李泽厚也没弄清。每读色相空之类的分辨,尤其感到脑力不支。概念的抽象,外延内涵的梳理,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几个中国人不从康德黑格尔那儿败下阵来?    禅等,离原教远,距中国人思维近。读那些经,感觉读科普。     譬如, 婆罗门人的视野里,应当没有贱民。这重规定的风格,唯日耳曼族可为。   早期印度教里的不宽容,刻板,艰深,读黑格尔马克思愈多,感触愈深。

所有跟帖: 

表示景仰一下。但不明白这个如何能证禅之本原出于中国。禅传入汉地后变异的比较大而已,我理解。我是个笨学生。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2:14: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