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你的意思。也不是说你的描述是错。而是

本帖于 2020-12-28 07:01:0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禾口 编辑

语言虽然是共享的,是思维的桥梁。但是,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样的词不同人会体验出不同的东西。

比如研究这个词,我会觉得为人父的朋友的阅读方法更像研究,研究就是把对象进行观察,解刨,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得出个结论。结论是不是正确另当别论。所以研究的视角是从外试图入内的,甚至是俯瞰的。

我觉得的阅读状态更像是。。。要找个合适的词。。暂时用融入吧,你的文章上有提到,我读到后来是把自己当小说一部分的。所作的检索等行为,就是为了更好的融入。

我读三体时,那本书也有类似的涉及其他的作品,我当时也有想法要去多了解下。但是我为了要快速读完,就想以后再去做那些工作。因为在读三体时,虽然那些相关的作品也引起我的好奇,但是基本不了解不影响我对三体主线的理解。

但是读失去爱,读到一定程度我就明白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对暗线(我认为时主线)的理解帮助巨大。我身在其中对环境要有理解和体验的,所以检索就是必须做的工作了。

我的融入度还是很高的,甚至读智人是我也变成智人一份子了。所以我刚才读到你写给影云的,猿人立用石斧示爱那段,我就很有感觉了。不是观察研究。:)

当然最初的时候我也一般常态阅读,有时快进。比如小峰沈菲一见钟情,他们的各自经历我是快速晃过,那时我心想,我知道他们要相遇了,在这里那里的经历就无所谓了。不过后来随着感觉的加深,我又回头重新看了那段,因为我要重新体验一下,两个各自成长的人,在某点相遇,撞出火花,然后就在一起了,复杂地,平淡地过完一生。这种感觉不是我最初判断的只是艺术效果而是和主线密切相关。

立,我在这里强调比起研究我更接受融入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强调我的体验,而不只是观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