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感性的数学

音乐是艺术,艺术偏感性,法兰西最感性,但说起古典音乐大师,法国人屈指可数,反而是理性的德意志大师辈出。

 

音乐的奇妙之处是:她有音符和音阶。音符是数字标注的振动频率,音阶是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音符组。这俩都有了精确的数学描述。很多理科脑袋,并不太懂艺术,但从巴赫的音阶爬梯中,他们能听到和谐的数学美。

 

也有说,音乐是语言,言说心情,直接用数字的频率拨动感觉的心弦。音乐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在人类的众多表述形式中,可能这是唯一的桥,有如此功用。

 

如果现在的AI分析五线谱,AI能肯定这是一个周期律动的智能产物,然而,AI无从判断她在说什么。这不奇怪,写谱子的人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每一个听曲子的都可以自由发挥。

 

音乐用了数学的底蕴,去阐述不可知的感觉,以一种开放外扩的方式。

 

可以借一首曲子来描述这种感觉,Spring. Antonio Vivaldi。她用了古典音乐里的常用范式,如同一个人的心理历程:1,营造舒适区--》2 ,跳出舒适区猎奇 --》3, 回到舒适区 --》4, 跳到更远的地方放飞自己 --》5, 再跳回,或改变舒适区 --》重复4和5若干遍。

 

 

 

Spring的舒适区就是开头的theme,只用到1-5,do-ri-mi-fa-so,5个音符,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中间再转两次弯,因为音符简单,人类的感觉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样就有了一个基准的舒适区。人在这个theme中有了春天万物苏醒的蠢蠢欲动感。

 

Theme继续发展,来了一个新音符6, 打破了先前的5音符序列,稍显刺耳,这是舒适区外的猎奇,是人向外寻找刺激的开始。

 

长期受刺激,人也受不了,毕竟春天刚来,身体还没有适应,人又退回舒适区。

 

在舒适区里圈着不甘心,有了上次的经验,人又跳了出来,这次跳得更远,尽情放飞,solo来了。飞累了,回到舒适区,再飞,再回,如此重复三个不同的solo。

 

最后,人仍然回到舒适区,结束了一次完整的春天萌动后的心理历程。

 

音乐的感觉通灵,上述的过程,把主角由人换成燕子,换成小鹿,换成浣熊,都可以,而且更有趣味,并无牵强附会之意。

 

现在人类和AI的关系,颇为类似音乐与数学的关系。AI是数学,基于数字,寻找确定性。人类是音乐,有理性基因,但更偏重感觉的主题再造,言说的是不能尽言的不确定性,以外扩为主要特征,同时不忘固本重塑自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很好的介紹,受益~~~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12/22/2020 postreply 09:33:17

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59 bytes) () 12/22/2020 postreply 12:10: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