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主张兼爱,没有差别的爱所有人。
儒家认为这种爱没有基础,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爱,就是亲子之间的感情。所以儒家不说兼爱,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以及”,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和”,“还有”的意思。但这不是这句话本来的意思。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老吾老,把这种感情扩(推)展到人之老。如果明白“以及”的本来的意思,就可以明白孟子为啥主张仁却反对夷子的“爱无等差”论,也就可以明白为啥儒家要父子相隐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是天生的,是仁的发端,而仁是一切关系中爱的原则的雏形。不能为了后来的枝叶(比如一件事情中的义)而损害了整个体系的基础。因此,如果父子中有人行了不义之事,父子相隐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但可以理解,而且是顺乎天然的。
这不是在说父亲可以教孩子做坏事,也不是说孩子可以协助父亲做坏事。这两个情况是教育的问题父子之道的问题,儒家另有论述。父子相隐,说的只是说在不可控的情况发生后,父子应该做的第一选择。
当然,按今天的法律标准来看,这可能是犯法的。但在孔子说的重点不是法,而是在强调一切人际关系的原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