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版主读《失去爱》1
昨天和今天茶坛发生了两次灵异事件
从悟空文章我看到,土豆网友终于进步了。他或许是她看过一段立的博客,一度接近了炙热的真理。然而,在疫情之初,她在真理中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成为了反动派。但愿时至今日,她即便不能回心转意,也能够回首当,初发现谬 妄。
其实,立在70和茶坛都说过,感觉到我们的id中有机器人。可大家不相信。
然而,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可能,整个文学城只不过是一个大程序中的小程序,我们这些id都是虚拟的,在这个程序中我们被赋予自主的能力,同时又被赋予一种顽固的真实感,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虚拟的程序。
所以,我们不能责怪土豆网成为了可怜的反动派,她不过是一个虚拟,尽管我们在这个程序中被赋予了自主性,但是那不过是程序严格限定的自主而已。
就像现在,我们都顽 固的相信我们是真实的,我们不相信立的观点。当我们疼痛,我们会感觉我们真的很疼,仿佛我们的疼是真的,不可能是假的。不可能是假的,呵。而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同样觉得那成功是真的。
我们不能真实的理解:生灭,有无。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引吭高歌,上蹿下跳,铁板牛柳,吹灯拔蜡。
我们的坛子里有幽灵。昨天看到雪晶版主给啊扑留言,我非常高兴。雪晶版主自从读立的博客后,明显在进步,人也变得越来越有趣。虚心学习是她的一大优点。不能辨别是非,是她的问题。
她留言中说,希望有人能详细解读一下失去爱,每回她看了一些解读,才能对立的文章有一些感受。所以,我就想起曾唯一一次写过具体解读失去爱中的一个呼应的文字放在博客里。结果当我找到博客想贴出来时,突然发现这次博客也是源于颤音网友谈论人工智能,引发我写回复文章。我当时感觉毛骨悚然,不敢再把文章发到论坛,而是在屋子里不停的翻跟头,一直翻到傍晚,精疲力尽。然而,今天打开论坛一看悟空网友谈机器人写作,我又一次大吃一惊。因为当年颤音网友谈的就是机器人写诗。
我亲爱的朋友们,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今夜有谁不害怕,
谁就是幽 灵
就是机器人。
赶在天黑前到达——我来评论失去爱 (1)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707/1226.html
赶在天黑前到达
——我来评论《失去爱》
*
看到颤音兄的介绍,我关注了一下机器写诗的进展。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和机器下棋,甚至机器作曲都是一回事,但你需要注意:一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首先感兴趣的是机器写的诗好不好,其实这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一旦机器开始做一件事,那么在这件事上我们就输定了。我们的又一项功能要注定被机器替代。剩下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我们正处在人类进化历史中发生转向的关节点上。在关键时刻大多数人会有两种表现,麻木,或潜意识的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你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今天每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今天正在一个人机融合的过程里,而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在操纵机器。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必定是人的思维意识受越来越像机器。
不过谈到机器写作,作为一名写作者总会不免有些伤感。我想起汪精卫写的两首绝命诗,汪曾被誉为民国第一诗人。那两首绝命诗,一首比较亢奋,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第二首则安静多了。“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人啊,是复杂而矛盾的,而且都是伤感的。我觉得今天的写作者写作有些像在天黑前赶一段路,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本身就是在赶一段路,要赶在天黑前到达。
不过未来无论怎样变幻人类总是不乏娱乐的,所以我们且把酒言欢,虽然大道将亡,我们仍然可以从容谈笑,看樯橹灰飞烟灭。也许我们今天的谈论,仍然会流传下去,续为后世经典。
*
那么谈到了赶在天黑前到达,就让我稍稍注解一下《失去爱》。我当然知道文学界向来视作者解释自己的作品为一件可笑的事,而我觉得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可笑的。在科学界哪有一个科学家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拒绝解释害怕解释。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做出的发现他们相信是真实的。我从来不想写一部作品需要靠作家装 逼来维持其价值,我想写一部经得起分析的作品。
小菲死前最后一个梦中梦见小时候和爸爸的一次赶路,他们要在天黑前赶出一座大山,结果在途中遇难,(但那次遇难本身有一种解脱的快乐的感觉,)这显然是一个多重隐喻。随后,她在和小雨一起逃出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危险时,在途中真的遇难了。而这次事故本身也是似有似无似真似幻。(这其实是小说另一个贯穿始终的隐含的线索即真假之辨,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许多时候真的是说不清。)然后,一直到小说的最后出现了呼应。夏雨在临终前回忆起很久以前的一次在天黑前赶路的经历。那时他上中学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爬一座大山,他们要在天黑前赶到道观,不然就可能在黑暗的大山里迷路。而作为一种二重奏,沈菲在晚年也回忆起这次爬山的经历。那么这两代人的两次天黑前赶路的经历,梦境,现实与回忆就既有对应呼应又有变形。夏雨那时暗恋着沈菲,这种爱保持一生,而沈菲始终不知道。这是一种人生早期少年人的非常纯真的爱。夏雨呵护着,始终没有让它泯灭或污染。他的儿子小雨那时也暗恋小菲,(有其父必有其子啊!)而小菲和小雨是成年人的情感。小菲对于小雨对她的情感很清楚,她多少是在利用小雨来完成自己的事。她其实是有恋父情结,不会真的爱上小雨的。小雨则是糊涂的,直到面临危险时,却又后悔爱上小菲。所以这种成年人的爱其实是非常实际而变化的。一个是死亡之旅,一个是成长之旅。两个时代,四个人时空分离,时聚时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命运的迷宫中只有读者能看清楚,而读者本身其实也是在迷宫中。因为小说从一开始一直到最后一直有一个非常微弱的叙述者的声音,它是用”我“的第一人称来讲述着他自己的一个故事。(其实,小说最开始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我来讲述的,但是由于网上无法排版,所以我给略去了,而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次,一直到最后。我在夜晚听巴赫,朗读者,新年夜。)这是一个非常断裂,非常模糊的情感的故事。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这部小说又是什么关系,谁也不知道。
这部小说就是一部迷宫式的小说,非常复杂,有许多线和呼应,镜像,变形,所以有的读者就不喜欢它了。她还是喜欢烟囱一样的小说。于是她就又开始想念她曾读过的那些烟囱,尤利西斯和大江,还有好多好多的烟囱,那些作品,那些作品多好啊,她读的明白,有的甚至才读了一半就已经全——明——白——啦。而雪伊在一开始就急着评论时,我一直拉着她的小手反复安抚她,不时摸摸她的额头,反反复复地劝她说现在评论太早,这部小说不读到最后你是不能明白它的结构和叙事的。果真,后来她和她还有他还有他,他们就都不喜欢这部小说了,他们生气了,这时全然忘记这部小说叫什么名字,这部小说叫的就是《失去爱》呀。于是他们真的就扔下这部小说,又纷纷钻回自己的烟囱里,在那里他们有安全感,他们永远不会迷路,他们才看了一半就已经全明白了,但是他们还愿意继续看下去。失去爱。最后失去爱的,只有失去爱和我这个朗读者。我早就知道。附上失去爱的第一个故事:
Z离开后的第二天,我在屋子里发现了她的一根头发。我又找了找,结果真的又找到好多根。我拿起来仔细看,Z的头发很长,细细的,是淡褐色的,十分柔软。我把它们夹在一个空白的本子里,小心保留起来。这之后每一次Z走后,我都能在屋子里发现许多她的头发。掉下的头发越来越多,我于是也越来越担心。当Z知道这些后就安慰我,但她告诉我:这些你一定要记住。
你看我在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些你一定要记住啊!
立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