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鲁迅”一把

本帖于 2020-12-01 04:42:5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姚顺 编辑

也来“鲁迅”一把

 

鲁迅日语好,敢把自己写的日文信附在出版的集子里。还没见过“订正”的。在译《中国小说史略》成日语时,仍要去内山完造处商议。

 

鲁迅一段时间是一定要穿和服的。像所见过的香蕉人,三天中餐吃下一定跑去肯特鸡麦劳搓汉堡。

 

你我如斯?

 

若不,说鲁迅,“先天性营养不良”。

 

读鲁迅的“意义”的,从来,至今天的品茶小轩。

 

肯定正确。

 

可就觉得鲁迅一定不满意。光看他的脑袋,一点不看他穿着西装也挺酷,是小个子之男的人间不平之一半。

 

鲁迅更想向中国带进的是趣。就觉得。

 

书名,《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多逗!

 

Q,狂人,祥林嫂的“圆规”腿;老栓的懵懂,野草里的狗吠老头蹒跚,《故事新编》的神怪...... 看到逗,看得久。总着眼于意,辜负了。

 

鲁迅的杂文当段子看,无不可。“拿来”冠以“主义”,像昨天看到当地人戴的印着牙齿的口罩;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了下去,与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印度——时,时时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都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与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与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样的话,就读出个“矫枉过正”“话说过了”的正经,一点也不“悠然心会”地笑,可惜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读这段,不享受语言美感,光盯着段落大意,不止辜负作者,也是白搭了你还是个读者。据研究者说,这重美感,还是是进口货,来自唱“拉网小调”的日本。

 

欧美呆久了,觉得自己尤其需要改善的:到哪儿,坐有相,立有姿,话小声,多开点玩笑。进了中国海关,见到的怎么就那么闷闷的,沉沉的,怯怯的... 

 

鲁迅当年,也这样感觉?

 

把《鲁迅全集》当写得国际化的《笑林广记》看,能从中不断会心地生笑,不比“鲁迅仍然是最什么什么”的深刻少重要性。就觉得。

 

小时候,大人常训:“站都没相,还扯什么其他!”咚咚的,响到今天,眼下,写这博客时。

所有跟帖: 

呵呵,点赞!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1/2020 postreply 06:56: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