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主席诗词(二)

 

读毛主席诗词(二)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议:卷巴卷巴,将它丢在故纸堆里,辨得出是谁写的?

 

形如常闻的评价毛笔字“神韵”“神品”“仙气”,辨得出自唐自宋自明自清?说得是二王,八怪,还是谁谁?

 

能闻出落日有草莓味的,其嗅非常;“云想衣裳花想容”般发现的美,不是每个选秀评委都能看到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人的眼中,堪称有风景。

 

毛泽东,未及非常。“茫茫九派”“沉沉一线”,空泛,大路货,像“车????粼,马萧萧”,谁谁都这样写。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眼看就要成顺口溜了。

 

“黄鹤知何去....”,潦草,甚至粗鄙。怎么敢在“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地卖水货?“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比起“人生如,一尊还酹江月”,就是篇勉强及格的临摹。

 

诗有别裁,诗有别境。遵循,是对诗的尊敬。杨万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是糟践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陋习之下,中国诗词快成美容院里“老板,要特殊服务吗”了。

 

敬佩古人于几百年中只选“诗三百”;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认真;李贺诗不多,首首见得到他的不得已而作。

 

毛泽东,没得数。就是个写写玩玩的才情,偏偏拖着湖南腔地大声嘈嘈。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议:这就叫当做话的,偏押韵,好好话不好好说。

 

个中有对诗的轻蔑。在这轻蔑里,也透露出轻蔑者以为藏得很深的鄙。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议: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补交”比,灵气缺缺。但有抓住灵感的机敏。

 

而将机敏展开,就实在一般般了。

 

真所谓,给你机会了,却没本事抓住。

 

灵感也有质量的。抓住的灵感本来质量就一般般,展开它,又是老俗套“早已森严壁垒”之类,怎么会成好诗篇?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议:这是文宣。还不如直接写成标语。

 

和见识过的很多很多“诗人”一样,那韵律像个小烟袋,乏不乏都来上一锅。

 

中国人对诗的糟踏史,始于隋唐,盛于工农兵赛诗会,居然还延伸到了海外。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