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仁就是儒家给“得到”“那个”的状态的名字(之一)。

本帖于 2020-05-19 05:22:1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stonebench 编辑

“天地不仁”的“仁”和儒家的“仁”意思是一样的,只是用法不同。

儒家以仁为标准来要求人,要求通过修正心行来实现“仁”。

道家跟儒家在方法上唱反调,认为“仁”非人为的状态,因此反对儒家刻意强调“仁”。天地自然惠泽万物,是真正的仁,但它们都无心为“仁”,因此说“天地不仁”。你昨天说的加缪的话,与道家的这个思想类似。

现代人受现代思维的影响,多把“不仁”理解为“不实行仁”甚至“天地残忍”(比如此次疫情中,就有人感慨“天地不仁”)。但这种解读是错的(可以利用《老子》章句来证明,比如“上德不德”的“不德”,就不是“反德”,而是无刻意之心来“为德”。类似的表达在老子中非常多),不符合“无为”之旨。

道家思想在境界上更高,在方法上显得更缥缈,但与儒家没有方向上的不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