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 “Insider Monkey”的一篇文章,主要意思是说这个病由于各国各地测试率不同,感染人数的“指导性”不靠谱(感染但无病状的人的漏测程度差很多)。但是,鉴于一般在病人不幸去世后会被测到(武汉情况除外),对各国各地的“疫度”,跟着冠状病毒的死亡人数追踪会有个对疫情较好的评判。
今天呢,美国出现头一例冠状病毒死亡记录,可以判断美国的疫情上了一个小台阶。
如此,要比没有死亡阶段多注意些,想起几个“日常”,仅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睡好。如有可能,自然醒。倒不是说睡眠提高“免疫力”什么的,起码睡好了,醒来后做决定不会把“指数”弄成10以下,*_*。正确判断。
第二,减少人密度。全世界各大公司都在把“会议”变成“电会”,当然要有样学样。比如,去人多气密的地方买东西,做到多量少次。去人多的地方购物一定要作为“工作”对待而不再是“休闲”。减风险。
第三,“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地界,优势啊! 地大人稀,可以是居住地的特有“天才”,如果你有不穿过“人密度”大的地段就能达到安全的自然之中,多出去走走。为日后万一的“宅在家”储备些“精神”。曾实力。
第四,吃健康。不为别的,减少它类疾病的可能,免得有其他问题“不得不”去医院。武汉的经验证明,医院是风险的最高地段。还是减风险。
第五,N95。如果只有一两个在手上,用到需要处。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没必要用N95,浪费。只有在必去的病人高密度处(比如医院),再派用场。巧用资源。
第六,个人卫生。尽可能勤洗手。尤其在碰触了不明细节的“公共位点”后。另一个能自保的细节,一定 不用手去碰触脸部,耳鼻口眼,都别碰。尤其是在该洗的手还没洗时。另一个小细节,吃饭时分餐。又一个减风险。
第七,做趣事。平时让你开心的“业余爱好”,坚持做。和“第一”相同的性质,好心情有助判断力。还是正确判断。
第八,早就医。按此刻的“大数据”,此病毒的杀伤力不高。只要有症状别“憋着”,“可治可愈”,^_^。有呼吸道的症状,求医。千万别耽搁。早就医,不但是利己,也利人利社会。
从趋势看,已经被大祖“战胜”的这个病毒,会相伴一阵子了。
生活还得继续。朋友们照顾好自己,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