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某些院士专业水平足以误国!

本帖于 2021-09-11 05:29:2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杨别青 编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某些院士专业水平足以误国!

作者:杨别青

 

2019年末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大爆发,给全国人民以致全球一场大地震级震撼。

截至2月1日,感染确诊11821例,疑似17988例,死亡259例,治愈250例,确诊加疑似死亡率0.87%,确诊

死亡率2.2%。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世卫组织仅在疫情

极度严重时才会做出这项罕见宣告。一时间,各国航班纷纷取消,美国总统川普发布公告:过去14天内曾到过

中国的非美国公民不能进入美国境内(美国公民的直系亲属及永久居民除外,但须接受监测和隔离。

 
回顾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爆发,有几个节点非常关键:
 
1)2019年12月中,当时的不明原因肺炎出现人传人的证据(文献1)。
 
2)2020年1月1日前已有不明肺炎病人234人(文献1).
 
3) 2020年1月7日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全部基因序列公布。
 

4)1月20日钟南山强调:新型冠状病毒已出现人传人情况。此前,武汉卫健委官网共发布十多期针对此次肺炎

疫情的通报。只在1月15日的通报中提到,“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

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5)2020年1月23日,武汉及周边城市封城,公共交通停运。
 

6)1月27日,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介绍,往年这个季节武汉市的发热门诊全市大体上在3000例左右。疫情发生

以来,武汉发热门诊逐日增多。过去的几天里高峰时段到发热门诊去就诊的人数超过了1.5万人.

 
7)2月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确诊11821例,疑似17988例,死亡259例。
 

这里我只想谈谈中国高级别专业人的失误和专业水准,因为他们是高层决策者的智囊和参谋,他们的专业水平

直接影响到疫情进程和走向。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
 

1)儿童易感性问题, 1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

表示,“对于儿童等年纪比较小的人,就目前的流行病学和目前的认知来说,确实不易感。”。而北京地坛

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凌航认为对孩子感染风险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实,这是学医或公卫的常识问题,不同年龄的易感性只有在相同暴露传染源机会才能比较,只看统计的病人年龄段,不能就此下结论。
 

2) 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 问题,在文献1中,作为共同作者,作者表示,2019年12月中出现人传人的证据 ,但在

钟南山表示人传人之前的30天里,他为什么不说呢?

3)关于新冠病毒疫苗表示,“大家知道研发一个疫苗,它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从我们过去对SARS或者对这

一类病毒的认知,这个疫苗我可以拍着胸脯讲,肯定会成功。”虽然高福的看法是对的,但是疫苗不是近期最需

要解决的问题,胸脯拍烂也没有用。就好比旱情在前,你保证引喜马拉雅山的雪缓解旱情,说了等于没说。最需要解决而且能

够解决的的是几天内把疑是病人数目降下来。

 
2.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
 
关于疫苗时间,李兰娟院士1月28日晚间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

"制备疫苗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

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审批的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

 

我无语了, 3个月出疫苗?你做过疫苗没?如果这一段是说的不够清楚,那么她在2020年1月31日大新华社记者

问的回答也说明了问题。还没开始做疫苗,效果和安全一概不知,说离疫苗很近的说法起码是不专业的。

新华社记者问:您此前曾公开表示我们离拥有疫苗已经很近了,到底有多近?公众什么时候可以打上疫苗?

李兰娟:研发疫苗第一步是要获得病毒株。目前,我们已经分离到了五株病毒,其中有两株非常适合于研发疫苗。分离到种子株之后,还要把种子株的病毒在细胞中培养,让它长到一定的量,这就需要一个多月。大量的细胞病毒拿到了,还要进行灭活,并对它的免疫原性如何,能不能预防、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毒力、会不会造成新的感染等开展实验。如果免疫性很强,也没有很严重的对人的损害毒力,我们要提交给国家评审中心,中心拿疫苗做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安全后再在人身上做一期、二期研究,后面的过程最快速度估计也要一个半月。所以,加起来最快速度要三个月才能证明疫苗有效。不过,只要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生产还是很快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疟疾疫苗的历史。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介绍:“2017

年有2.19亿例疟疾病例,比2016年的2.17亿例有所上升。2017年估计有43.5万例疟疾死亡病例”。可以说这是

全球头号传染病,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疟疾疫苗研究已经持续一个世纪,至今仍无高效疫苗问世,目前最好的

名为RTS,S疫苗,其经过32年的研发,耗资逾7亿美元,在18个月内接种4次RTS,S疫苗,能够使幼儿疟疾的发病率下降36%。

 

如果疟疾疫苗太难,那么看艾滋病疫苗吧,同样的RNA病毒,“30多年来,国内外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一直在不懈

地探索如何研发出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并已进行了约200种艾滋病疫苗的临床试验,但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能进入大规模人体试验(IIb或III期)的只有少数几个。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4个HIV疫苗接受了人体有效性的

测试,强生的艾滋病疫苗如果顺利通过IIb,即将成为第5个。”

 

拿最近的2003年萨斯疫苗来说吧:世卫组织总干事2003年说:“开发疫苗至少需要2-3年,或许更长。开发由

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治疗药物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至今为止对于普通的感冒还没有完全治愈的药物。对于萨斯

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只有检疫和隔离。”

 
反正至今我没能查到萨斯疫苗成功的报道。
 

诚然,这两个人的其他方面做得不错,发表文章或成果很高,但我看到了他们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方面专业的

不足,足以误国。要知道明朝土木堡事件时明英宗朱祁镇可是在王振的煽惑亲征的, 王振说要亲征,并说瓦刺人不堪一击,朱祁镇立即信以

为真,下令三天后立即出征。结果大家都知道: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被愤怒的部将锤杀。

 

院士, 作为理论上水平最高的专业人士,作为国家高级别的智囊成员,理应显出相应的专业水平,在我们国家危难

时发挥作用。 我希望用他们的远见和卓识,弥补国家的过失或小洞。只要他们在以上任一个关键节点发挥正确的作用

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都可能减轻。当然选人不是他们的责任, 但愿下次我们能否选拔一个不是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的当14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1.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3Arid%3Acrossref.org&rfr_dat=cr_pub%3Dpubmed

2.https://news.sina.com.cn/o/2020-01-09/doc-iihnzhha1286371.shtml

所有跟帖: 

也许这样说话是因为领导想听?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20 postreply 23:06: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