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译文 觉明空昧〈注〉,相对而有动摇,由此产生风轮,执持世界。因空而产生动摇,坚执欲明之心凝固而成有碍之相,金宝就从明觉坚凝之中成为金输保持国土。因而成为地大。坚依于觉而成宝,动摇之性而成风,风金相摩擦而成火大,故有火光变化而生。宝体因明极而生冷,火光遇冷而上蒸,周此而产生水轮含十方界。
注 性觉本来是明,而妄想坚执欲明,于是本来之明晦昧不显。晦昧与虚空相对面成动摇,是故产生风轮。
解 这一段经文详述世界成因,和近代天文学家所说星体成因基本相同,天文学家认为星体最初为星云旋转于太空中,这就是风轮旋转而生地大,后来星云逐渐凝成星体,这就是最初的恒星。此时星晨的温度极高,而旋转不已,这就是风金相摩而成火光。恒星逐渐冷却凝固而成为现在的世界。再继续看下文。
正文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译文 火性上腾,水势下降,两种性质交错发明而产生地大。湿就成为大海,干就成为洲潬〈注〉。因为这个缘故,大海当中,火光常起,洲潬之中;江河常常流注。水势弱于火,就结为高山。所以山石,相击则发火,融化就成水。土势弱于水,就抽为草木。所以林木还火就成为土,因绞就成为水。
注 浮土可栖名为洲。聚沙可住名为潬。
解 这段经文继上文而谈世界的成因。水火两种性质,交互发明而生地大,现在也承认,星球逐渐冷却而成地壳表面。水性和火性本来是一样,今天也知道水是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结成的。氢本来可燃,氧是助燃的。当然完全同于火性,山石击则成焰,古人是知道的。融则成水,今天的地质学家,研究地壳里面的溶崖,才知道此事,古人却不知道。其实,最先成为世界的元素是氢。氢本身就具备了地水火风四种性质,氢本来是气体,这就是风大;氢本来可燃,这就是火大。氢可以凝为液体,这就是水大,氢也可以凝为固体,这就是地大。如来说:四大之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完全可以用科学证明其真实性。
正文 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译文 都是从妄想交替而发生,递相为种,生灭不已,就是这个缘因,世界从中,成就毁灭,相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