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比如有无二字,如不加思考拿来就用,也可以讲两者如何互相依赖互相生成。但这终究是现成套路

说得再多再妙,也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仔细追究,就可能发现,在我们的思维中,“无”其实是“有”-----一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

反过来,“有”其本质上是“无”,比如彩虹中的颜色(有具体颜色),其实都藏在白色里(无具体颜色)----“有”不过是在具体条件下,无的局部呈现。

这种发现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思维的工作方式与原理。

明白这个原理,就不会在“得X”“成Y”是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得X成Y了。或者说,盲目程度会降低一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