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溃论消失了。虽然美国不喜欢中国这套模式,但也不再说这个模式必然导致中国崩溃。这是一个巨大的认识转变。但字里行间还是能读出美国以救世主自居的心态及价值输的意愿。
自由能够带来经济繁荣,但同时资本拥有太多的自由,也会制造贫富差距。虽然中美意识形态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很相似。在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推动下,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赚的盆满钵满,但留在国内的工人阶级却为此丢失了工作。新自由主义描绘的涓滴效应并没有出现。这和中国的情况类似,中国当年的经济腾飞首先是以下岗工人为代价实现了私有化转变,然后再以血汗工厂参与国际竞争。九十年代时,深圳东莞那些出口导向型的工厂里充斥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往往一个几千人的工厂的利润率只有2%,但几千工人每人少给一块钱,对老板来说就是多赚了几千块。所以,中国工厂确实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建立在对工人的剥削基础上的。直到最近,张五常还反对中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和劳动合同制,认为中国是丢了国际竞争的利器。
可政府不应只为资本家看家护院,也不能为了GDP而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政府的眼光应放在绝大多数中下阶层的身上,这才能保持社会的平衡发展,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如果没有适当的经济平等,必然造成巨大的社会不平等,从而撕裂社会。中美两国都看出了这个问题,但解决的办法和应对的措施很不同。美国是枪口对外,试图通过贸易保护和与中国及世界的贸易战来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而中国,则是眼睛向内,通过政府主导的脱贫工程和限制资本的权利来缩小贫富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的确都来到了十字路口上。今后,也许会分道扬镳,也许会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