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生存者偏差现象,至今被许多对科学不服气者花样作出目的论设计论甚至回到创造论等,成为鸡汤的永动机。。。

回答: 欲望和作鸡 ——再评悟空兄的文章2019-09-04 15:02:43

人类因为大脑变异,脑子容器直径变大,造成难产。所以现代人类全部属于早产,婴儿在出生后很长时间内没有自理能力,造成哺育的母亲也失去了寻食能力。这个生物结果注定了人类必须父母共同抚养下一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而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基础。

首先是人类的性欲不再受限于季节,因为人类幼儿的成长要跨几个年度,所以赶食物季节无意义了。再一个,择偶从单纯的基因强壮,偏向持续提供食物取暖安全巢穴等能力。那些动物所用的什么尾巴长度羽毛颜色叫声响亮体型健硕等,直接的基因强度标志,相对次要。因为那些动物雄性不参与哺育后代,只是一次性提供基因。而人类基因再好,不能保证出生后的长期支持,也没有太大意义。人类雄性要展示的是一个高大安全干燥深邃的洞穴,里面堆满了坚果,够你们娘儿俩躺着吃三年的。就是财富。。。

随着社会变化,这一点本质不变但形式在变。从原始人的长毛大汉走红,到文弱书生形象受捧,是因为中国科举制度多年下来,书生最有潜力。但随着下一代养育社会化,又会有所改变,种种花色作怪。

人类因为生养哺育困难,天生有少生精养的选择。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却也继承了同样的生物惯性,一样追求财富名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