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与形象:从两个词推测中国的传统思维

来源: stonebench 2018-12-11 22:59: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05 bytes)

利用其实是两个词,利和用。这两个词出于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简单地看,利重在形式,而用则重在功能。

类似地,形象也是两个词,形和象。出于哪里俺不知道,也没查。构词原理与利用差不多,形重在本身的样子,而象则重在被感知的样子。比如我们画画,会说“形准”或者“形不准”,而不会说“象准”或者“象不准”。塑形象的艺术称为造形艺术而不是造象艺术。一句话,就是形是客观的一面,而象是主观的一面。

再比如景色,景是客观那一面,而色是接受到的那一面。

意识,意是实质的那一面,识是感知的那一面。

现代汉语中这种形式的构词很多。

石头以为,这其实就是汉语思维的一种反映:本体与功用,现象与本质一而二,二而一。

用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中国古人(现代人受外来文化影响已经不纯粹了)的立足点与目标也在这个地方,只不过这个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换成了人与天的关系,物与道的关系,心与象的关系。他们从这里出发来观察,又以回到体验中的合一为满足。什么和啦,仁啦,礼啦,道啦,其实本质都一样,就是要实现和谐统一。

有人说和啦仁啦是统治者的工具,这也可以算是一家之言。不过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显然不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如果统治者连语言与文法都改了,那么这种思想的确是统治者的工具。如果你看到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性就会明白,这种思想是必然的,没有人当工具也会出现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也会成为主流。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只不过是因为这种思想比较好用,而不是因为这种思想是统治者搞出来的或者人为抬高的。

所有跟帖: 

但似乎语言是比较稳定的而思想却是不断变化的。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8 postreply 00:06:26

是的。俺用词不太准,应该是思维方式+”哲学“思想 -stonebench- 给 stonebench 发送悄悄话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页 (113 bytes) () 12/12/2018 postreply 00:41:26

學習!很有意思。又如大像無形,而不會説大形無像。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158 bytes) () 12/12/2018 postreply 05:20:14

谢谢小谢兄补充:) -stonebench- 给 stonebench 发送悄悄话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12/13/2018 postreply 07:03: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