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只是“无我”。那秘经是不能看的。里面说“你是..又是..”其实从来就没有“我”。
存在:
也不是说不要看‘秘经’。比如我的博文也说SELF的,也说‘自己’的,但我不MEAN IT。
一切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都是概念,如果完全不用概念,我一个字都写不出,一句话都说不出。
虽然我说SELF, 但不是思想上的SELF。这个‘SELF’没有一丝一毫个体的意思。为了少一些误解我现在比较多说THAT(‘那个’),但还是会被误解成一个新的IDENTITY。这就是语言的局限,除非我什么都不说,给你一个表情,你就明白了,这样最好。但现在不可能。
个体分离的“我”当然是思想上的幻觉,这个容易明白。但一当我说“只有THAT’或‘只有SELF’,我的意思并不是出现了一个新的“我”,‘THAT’是没有个体分离的,严格上无法说‘那个’是我。为什么?因为“我”这个概念一出现,就隐含了“非我”的对立面。假若没有任何分离的整体,就不可能有一部分是“我”,其它部分是“非我”。这样的话,还需要说我或说SELF吗,没有“非我”的情况下就不需要说我了。THAT或SELF仅仅是一个方便的名称,指向那无法解释无法知道的‘那个’。你明白了就连‘THAT’都不必要说了。
秘经应该看,只要明白我上面说的,SELF不是一个伟大的“我”,而是一个指向无法知道的现实,是一个不得已的方便用语,千万不要把SELF或THAT概念当真了,到一定程度连这些概念也有放弃。
秘经把一切概念都摧毁了,最后留下一个概念:SELF。某个时刻,你一下子就明白了,连SELF 也不是,是什么,你明白了,但你无法告诉我,就和我无法告诉你一个情况。
这是我认为比较干净的把一切概念都摧毁的‘秘经’:AVADHUTA GITA
https://www.holybooks.com/wp-content/uploads/Song-of-the-Avadhut-by-Dattatreya.pdf
这是说不出来的,也是“你”“我”“他”最不愿去的地方。别以为有一个地方“你,我,他”可以去。“地方”概念都不成立。现实没有“你,我,他”概念,因为现实是一个无可分割的无限整体。但同时不妨碍呈现出“你,我,他”和“时空世界”的幻相。
明白了就不再纠结于“你,我,他”了,不再纠结于任何概念了。
佛教和印度教都说“自性”。但你看《金刚经》中整篇在否定“我相”,思想上就觉得“自性”和“我相”到底是一个概念还是不同的概念,感觉前后矛盾。这就是人类语言逻辑的局限了。“自性”就是我平常说的‘THAT’(那个),并非指个体上的“我性”。而是无限整体(UNITY)。无限整体是无边无际的,我不是说空间和时间上的“无边无界”,而是说彻底超越一切概念局限的无边无际,你记得我一直说没有真正的时间空间和宇宙世界,一切都说思想解释出来的,世界时空是随着“我”感觉的出现而出现的衍生幻觉。所以说现实不是时间空间上的无限,而是可以呈现出无限概念的无限。当你把一切概念都不当真了,连“SELF”也不当真了,就是解脱了。注意,解脱不是指某个“我”从什么情况中解脱出来,解脱是指从“我”这个幻觉想象中解脱出来,因为‘我’从来就是幻觉,从来没有在过,用‘解脱’这个词也是一个思想概念,更好的说法就是我经常用的“不当真”。不当真了,就不需要从什么中解脱出去,这就是佛祖在《圆觉经》中说的“无所离”。
当你明白一切都是梦,你为什么要脱离出梦啊?梦里的“我”是假的,这个虚假的梦“我”需要开悟吗?梦里看似有‘痛苦’,但明白了梦里的‘痛苦’是虚幻的,还有必要消除虚幻的‘痛苦’吗?梦里的“我”宣称“我圆满啊我开悟啊!”,你在乎梦“我”的宣称吗?你随便梦里的情节如何“发展”,你无所谓。
读者:
“就是说,把自己彻彻底底归为无?that也是个虚空的无?一切就是无中生有?”
存在:
并不是把自己归为无,而是明白从来就没有“我”,从来就没有的‘东西’是不需要归为无的。
不能说THAT是“无”,也不能说THAT是“不无”。永恒无法知道THAT是什么。THAT就是‘那个’,到此为止,不必问了。当“我”不在了,就没有想要知道THAT是什么的欲望了。没有问问题的那位。
并非问问题的那位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而是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从来就没有变成“有”过。 但为什么感觉上有一个“我”要问问题呢? 这就是ILLUSION,是思想解释出来的幻觉。
读者:
“或者这样理解。悟就是让that来承担责任,好也罢,坏也罢,反正跟我没关系,一切都是that干的。然后就解脱了?”
存在:
前半句是对的,既然无“我”了,谁来承担责任?
并不是真的有一个“我”在那里推卸责任给‘那个’,而是至始至终没有“我”,既然没有“我”,谁有必要推卸责任? 你看,无努力不是随便说说的方便话,而是真的没有任何自己可以负责,连“负责”的概念也不成立,连“结果”,“行为”,“作为”概念都不成立。
我确实是说过一切都是THAT的意志,这仅仅是比喻的说法。严格地说THAT也是没有“意志”概念,我们根本无法知道THAT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怎么能说THAT有意志或没有意志呢?THAT不是任何个体,因此THAT没有承担责任这个概念。这个“承担责任”这个概念完全不成立。
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这样做:每当“承担责任”念头升起,哈哈一笑,明白这个概念本身都不成立,就不再追究“谁”承担责任了。不但没有“承担”概念,也没有“责任”概念。你哈哈大笑,笑完就让这个念头流过去了,不当真了。
到底是“谁”的意志? 没有“我”CARE答案,这个问题就消散了。
如果你说,不是“我”的责任,而是THAT的责任,这样还是一种概念转移,把针对“我”的概念转移到“THAT”上面,那么THAT变成了一个新的“我”,又落入EGO循环了。
读者:
“然后就解脱了?”
存在:
先不要管解脱不解脱,先看看“谁”获得“解脱”?
真正的解脱不是那个“谁”获得解脱,而是从“谁”这个概念中解脱出去。发现至始至终没有任何“谁”需要解脱。不但“谁”概念不成立,“解脱”概念也不成立。解脱的逻辑基础是建立在某一个个体的“我”上的,如果明白了本来就无“我”,那么解脱概念就无意义了。
再啰嗦一句:真正的解脱不是“我”获得了解脱,而是从“我”概念中解脱出来。而是从“我要解脱”这个逻辑中解脱出来。
读者:
“说到底,还是有个我。”
存在:
我是没有的,但有一个“我”的错觉,至始至终没有我,但感觉上有“我”,这个感觉是思想解释出来的。
如果你真的认为“还是有一个我”,不就把我当真了吗。
读者: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梦”
存在:
不如说,思想上认为的“人生”根本不是人生,是什么?不知道,无法说,既然根本不是“人生”这回事,就不要把梦境当作真的了。既然不是真的,谈何“意义”?
读者:
“活着就是幸福,别自寻烦恼”。
存在:
首先我无法确定什么是“活着”,我也无法确定什么是“幸福”。如果“幸福”的反面是“痛苦”或“烦恼”,那么这样的幸福就是思想想象出来的幻觉。
所以,既然我根本无法确定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烦恼”,就不纠结这些概念了。
有人问我什么是BLISS,是不是愉快。我不知道什么是BLISS,如果愉快过去了就是不愉快,那么这样的“愉快”不是真的愉快。BLISS肯定不是烦恼过去之后的愉快。BLISS是根本超越“愉快”和“烦恼”对立的。在这些概念不成立的地方。
到底有没有意义?有,发现经验类似虚幻的梦境,这个发现就是意义,意义不在梦境故事中,而是在“明白”中。
别以为我在吹毛求疵,和你玩文字游戏,为难你。其实我在摧毁一切概念幻觉。
开悟其实不难,难就难在看不破思想自留地里面的概念。
读者:
“顺境的出现,不要take credit。逆境的出现,不要责怪自己。抽身出来,这些全都与我无关。当你把一切归为是that的意志时,心里会很平静。什么都可以从你当中穿过,什么都不留下。”
存在:
说的很好,所有“顺”和“逆”概念都是思想编造出来的故事,现实如是没有这些情况。是思想上认为有一个“我”,“我的利益”被侵犯之后就是“逆”了,“我的利益”被维持后就是“顺”了。
在说“顺境”或“逆境”和我无关的同时,根本不承认有“顺境“和”逆境“概念成立。这要比”某某和我无关“更进一步,把”某某“的幻觉也同时化解了。
读者:
“所有空间里,物体里,甚至声音里,动作里,都可以体验到一种背景般的“不动”。“动”从“不动”中来。把自己放在“不动”之中,观察“动”从“不动”中发起,就圆满了。”
存在:
也许根本分不清“动”还是“不动”?也许“动”和“不动”概念都不成立?也许这些概念仅仅是思想解释出来的情况? 昨晚梦境里的“动”和“不动”是真的“动”和“不动”吗? 除了说它们都是梦之外,还有必要去分析梦境里面的动和不动的区别吗?
同样道理:你能确定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我无法确定这些,对于我来说“活着”或者“死了”概念根本无法成立,就好像我根本无法说我是一个“人”一样。
同样道理:你能确定现在是睡觉还是醒来?还是做梦?我根本无法确定这些。这些概念对于我来说是思想上ENJOY的幻觉。“如是”THAT是没有醒来,睡觉,做梦三个状态的,这些都是思想编出来的故事。
读者:
“博主处于完全自由自在之中”。
存在:
也不是这个情况。我并没有一个“我”可以处于完全自由自在中,也没有“我”来享受“自由自在”。“我”和“自由自在”都是思想上的想象。只有“如是”,但无法说它是“自由自在”的,也无法说它不是,也无法说”我“和”无我“,这些概念都没有意义了。
并非是努力去获得自由自在,而是发现这些概念是因为“我”概念而出现的衍生概念。“如是”不需要自由自在,“如是”不懂这些自由概念。只是思想上解释成“我”需要自由。当不把思想当一回事了,就不关心“我”了,也不关心“无我”了,那么“自由”概念也就不成立了,化解了。
好像昨晚的梦境里面有一个“我”感觉到不自由,梦”我“渴望获得自由,突然梦破了,那个”我“就不在了,它渴望的”自由“也无意义了。情况就是这么好像一个玩笑一样。
NISARGADATTA被学生问了很多问题,被问烦了,就说了一个总结性的话:“把一切看成是梦,就够了”。
难就难在无法把一切看成是梦,思想总是要留下一块自留地,说别的都是梦(幻觉),但这快地里的不是。
比如,思想认为有”自由“这个概念,这就是自留地里面的看不破的概念。自由恰恰就是因为有分离的“我”出现才成立的,没有分离了,谁需要自由?
比如,思想认为有一个情况叫做“开悟”,也是自留地里面的概念。如果没有分离了,还要“谁”留下来享受醒悟?
比如,思想认为“意识”(MIND)一定是存在的。真的吗?其实“意识”(MIND)只对“人我“有效,也是”人我“基础上的衍生幻觉。不但无”人“无”我“,也无”人的意识或思想“。
思想上维持的自留地里面的概念多着呢。与其努力”开悟“自己,不如去查查思想上还有多少隐性概念,顽固地在那里,看不破它们。 思想上的自留地不看破,先不急“开悟”。
难不是难在“开悟”,难是难在维持”我要开悟”这个思想幻觉。
难不是难在“自由”, 难就是难在“我要得到自由”。这个思想一出现,因为“自由”概念的冒出,立刻创造出来“不自由”。因此,自由是幻觉,不自由同样是幻觉。两者随着“我”的出现而出现,自我符合印证,落入了思想编织的死循环。
看破了一切思想概念后,还有什么?”你“别管,因为”你“这个思想本身就是幻觉,”你“是不可能知道无思想后面是什么,”你“和”思想“同生同灭。
先看破一切思想都是在编童话故事给你听。
读者:
俺理解的大圆满是。。。
存在:
不是故意为难你,但还是要诚实地指出,不管你听了舒服不舒服:当“俺理解”这个思路停止后或不当真后,才是圆满。
圆满本来好好的,没有“俺”也没有“理解”,也没有“问题”,也没有“知道”。
毫无原因地突然升起一个“俺”来,去“理解”东西了,这就是落入梦境了,从“俺”的位置去理解”就是落入了自我符合的死循环,TRICKY的是,这个“俺”会以为获得了某种经验上的“圆满”状态,可惜那仅仅是经验呈现,是幻觉,和真正的圆满毫无关系。很多“人”都说自己“开悟”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可以开悟的。“人”和“我”思路不消散,哪来圆满,哪来开悟?
圆满不在经验中。
开悟不在经验中。
读者:
不要再跟我说,没有个“我”啦!我都服了你了,哈哈哈
存在:
哈哈,也不要说:没有那个我啦。因为一说这个话,进入这个思维,立刻就有一个“我”幻觉升起了。
没有我的背后必然是我。
因此,说“没有我”就是有我,因为这个思维是“我”的反应。
也就是观察一下,一当“我”或“无我”念头升起,都共同不当它们一回事,不必压抑这些念头,但不要相信了这些念头,认为真的“无我”了。
对于思想逻辑来说,NO SELF是很TRICKY的,微妙的。NO SELF超越一切“我”的念头,包括超越“无我”这个念头。
NO SELF超越一切念头。
这就是慧能说的:“无思就是在一千万的思想后面保持无思想”。也就是说你对一切思想都不认同,都无所谓,但同时不刻意压抑。
读者:
“不看了,就把“无我”当结局了。再往上,不是学习和想象可以达到的。时候到了自然会知道。有了想知道的念头就又迷了进去。”
存在:
是的,但要一直注意一切思想念头的升起,不要压抑它们,看到它们的出没你一笑置之,不相信它们告诉你的情况。你可以利用思想完成日常生活的功能性活动,这不等于是落入了思想的骗局,仅仅是利用而已。
你看到思想在不断的述说“我这个样子了,我在干那个活,我怎样怎样了。。。”,功能上就按照这样的述说操作,但你不相信这些述说的情况。 这不是一种立场的坚持,而是既按思想的逻辑操作,也同时不相信一切思想逻辑。
所以,放心吧,不会影响日常生活的。
读者:
好。牢记这就是一场梦,梦里的什么的不是真的,包括思想念头。随它们表演,一旦去干涉就入戏了。
存在:
哈哈,总算明白了。一切‘改变’都不必要。当‘改变’欲望出现,不必批评自己说‘不要改变’,连改变‘改变欲望’的动机都没有,就让它去吧,这样纠结阻力就越来越少了。你完全变成了一个“看客”。尽管表面上继续看似完美地完成一切行动日常生活,那是THAT的作为,看似肉体完成的,事情自发自动发生,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整体所为,其中没有“我”。
你既在梦里,也不在梦里。同时并存,不是矛盾。
NISARGADATTA说了很多,其实最管用的就一句:把一切看成梦,THAT IS IT。
不要假设有在梦外成立的思想概念。思想概念本身就是梦幻,不可当真。
读者:
“不看了,就把“无我”当结局了。”
存在:
请原谅我吹毛求疵。“结局”? 有这个‘东西’吗? 一切是无生无灭的,无始无终的。就算有‘结局’概念,那么结局和起点是同一无二的一点。进而说,结局和起点都是思想上想象出来的幻觉。
如果真有那个结局,多没劲啊,多负面啊。把结局概念也化解了,无始无终才是ENJOY啊!
读者:
在我理解裡,圓满是一種美感而已
存在:
没错,“在我理解裡,圓满是一種美感而已”。但这是“我”的理解,是思想在编织童话。
“美”这个概念必定建立在“不美”的逻辑基础上。是两元幻觉。
GREAT PERFECTION和美或丑无关。
在GREAT PERFECTION中允许“美”幻觉的升起,也允许“丑”幻觉的升起。
就好像你可以允许晚上出现梦境。梦境里面千奇百怪,美,丑,善,恶,好,坏,都可以出现,但你和梦境无关。
你和梦境里面的内容无关。同样道理,圆满和经验中的一切形式都无关。圆满不在经验层面。
可以暂时说一切都是某种“能量”,这个TRICK可以把一切去故事化,简化归纳为“能量”,但最后要把“能量”概念放下看破。现实并没有“能量”概念。
你最后会发现没有一个概念是成立的,进入无概念,再谈圆满不迟。
现在你把那么多概念当真,谈圆满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