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沿海人生活…“美味的海产”

“马蹄蟹”“鲎鱼”,客家人叫“后”“鲎“[hòu],年初一讲意头问人要不要“后尾”捡海贝有时会有意外收获,搬开小石头会意处发现小八爪魚(章魚),八爪鱼多数藏在死螺壳或贝壳里,玻璃瓶烂铁罐也有它踪影,捡起放在蓝子里转眼它就会逃走,其实海边很多好东西就是不会弄,例如,海蛰、海参、还有海胆。

在海滩,城市人之名贵食品“海参”也有,但我们大都不捡不要,一条条黑色很使人讨厌,你一弄它它就会吐出大堆白色泉来,洗都难洗掉,捡回去也很难弄,听人说要用石灰腌,把那些白泉腌出来,退潮海边经常看见海蛰、海参、海胆,这些海上怪物是没有人要的,可能怕麻烦弄和不会弄有关。城市人“上等菜”海蛰我们叫白炸或叫水母头,水母头到处都是,一个个透明在海水里游的动作很好看,但你要是碰到它,碰到它皮肤就会起红点又痒又痛。捡海贝最怕遇到老虎仔(一种类似于海水热带魚),给他弄一下又红又肿,遇见皮肤不好的起码痛几日才能好。

有一种海产客家人叫“后”,“马蹄蟹”“鲎鱼”,“后”经常会碰到一对的,雄在上雌在下不分开,以前老家红树林“浪钉壩”就有,一抓就是一对,雄在上个头小,雌在下个头大,抓住下面雌的长长硬尾上面雄的不会跑,如果抓上面那个雄的,下面雌的会跑掉,“马蹄蟹”“鲎鱼”“后”肉很好食,但如果不会弄把肠道弄破会食了会中毒甚至死亡。说个故事,过去春节年初一“叫化子”拿些“马蹄蟹”长长硬尾(刺)“后尾”,家家户户去问人要不要“后尾”,客家人“后尾”即后代,“叫化子”大大的坏,年初一讲意头谁不要“后尾”后代?年初一谁敢不给钱?各有各的揾食方法“叫化子”也不笨,各出奇招不服也得服。

说起捡海贝想起多年前英国捡海贝海难事件,30多名在英国捡拾海贝的中国人,突遇潮水大涨,被海水吞噬。我们在海边长大的人都知道,赶海首先要了解的潮汐时间,那么赶海,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每个月有几天大退潮,这几天海边捡海贝的人很多,收获很大各种各样海贝都有,大退潮时暗礁露出水面,暗礁很多各种各样的贝类,开始涨潮时捡拾海贝的人就开始断断续续离开,在暗礁捡海贝要特别留意,涨潮时必须尽快离开,潮水涨得很快,退路很快就会被潮水淹没。

我家靠近大亚湾海边,每年春季男女老少都跑到海边捡海贝,这段季节海贝肥大肉多,有生蚝、蚬子、海蚌、等等,我有一次差点去见海龙王,那是在十四、五岁时,三个人在大退潮时到一个露出水面的暗礁捡螺(海贝),这些地方各种贝类都有,平时没有人会在这些没有露出水面暗礁捡贝的,这些暗礁平时退潮时只露出一点点水面,只有那几日大退潮暗礁才完全露出水面,这些暗礁海浪也很大平时无人敢到,只有遇见大退潮才会有人到來捡。

那一次我们三个人到露出水面的暗礁捡螺(海贝),每人捡了一大篮连壳的海贝,开始涨潮时,我们三人带着捡回來的海贝,慢慢走回原來上礁之处准备离开,这时才发现整条回路己开始被海水淹没,初时还能走但潮水涨得很快,低洼地方水己到胸部,这段路程很长慢慢海水己涨到过了头部,好在我们三人都会游水,拼命往岸边游,竹篮在农村很珍贵还有辛苦捡来的海贝那舍得丢弃,一大篮带连壳的海贝很重,带着重重的海贝游了个多小时才游到岸上,如果走迟几分钟那就不是个多小时了,等到小暗礁被海水完全淹沒那时想活命就难了,欺山莫欺水就是这个道理。

退潮海滩人太多捡不到好东西,我们年轻也懂点游水,经常走进海水里寻找海贝,腰间捆绑一条长绳连接到一个秧盆上,走进海水浸到胸部处用脚踩,那些地方很少有石头,用脚踩很容易辨别是否海贝,如果好运气踩中一窝磨齿螺(海贝),大的一窝有一百几十个,小窝乜有两三拾个,一窝磨齿螺很奇妙中间一个和周边不同,周边全部是一种,这些海贝很大有些大到拳头大小。

一窝磨齿螺中间一个多数是“ 江鳐 ”,一种海蚌。壳略呈三角形,表面苍黑色,它以壳的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生活,以足丝固着海底,要用很大勁才能把它从泥沙中拨出来。 用脚踩到海贝就潜入海水再用手挖上来放到秧盆里,我们不带防水眼镜那年代农村也没有这些东西,潜入海水打开眼找用脚踩到的海贝,海水弄到双眼红红但伤不到眼睛很快会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