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佩郭沫若的伟大人格

来源: 淡黄柳 2018-05-30 07:09: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99 bytes)

刚刚有一个东洋女人,为了等她爱的人,当了60年的妓女,感动了许多人。我仔细想了一下,为什么她感动得了别人而感动不了我呢?虽然我们都理解她敢她喜欢干的事情这一点的无可非议,但是我依然认为,她不当妓女而等她爱的人要更好一些,除非她爱的人智慧去妓院寻找她。

社会的堕落,到了我们不能理解的陌生程度。正如她有她的权利,被她感动的人们有他们的权利一样,我们不应该对任何人敢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行为指指点点,甚至出言不逊。

上次我说了音乐人劫夫,今天要说文人郭沫若了。

他们干了他们认为值得干的事情,我佩服,请你们不要对他们出言不逊。正如你们佩服她,而我为了对你们的尊重,而不对她出言不逊一样。有很多人认为郭沫若应该报私仇,不顾大义。而这些人忘记了,任何具有伟大人格的人,都是大义当先的。

1978年4月,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临近农村,但一生甚少与农村和农民相涉。他选择大寨作为自己的归宿,确出人意料。
    
亲访过大寨的郭沫若确有某种情愫。
    
1965年11月下旬,郭沫若以73岁高龄,冒着严寒赴山西运城地区参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2月初返程途中,在太原参观了大寨展览馆。
    
当时的展览突出反映的是大寨人艰苦奋斗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及见贤思齐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参观后,郭沫若对大寨有了具体的了解,同时激发起实地参观的兴致。第二天清晨,郭沫若一行便前往大寨。当大寨人连续奋斗12年所营造的一块块人造小平原层层展现在郭沫若眼前时,诗人的心灵震撼了。当听到大寨人大灾三年不要救助,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和不减向国家的销售粮、不减集体的公积粮、不减社员的分配粮的事迹介绍后,诗人由衷钦敬。临别之际,郭沫若题诗一首以示敬意:“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变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诗人对此诗似颇自赏,屡屡书为条幅应友人求索。郭沫若山西之行,本意是“参观农村社教工作”,而对大寨的实地参观考察留下了深刻印象。接踵而来的是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革”中的“学大寨”已归结为“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了。在这十年中,郭沫若写过不少应景之作,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笔端未再出现大寨。是对大寨“新经验”的保留,抑或缺乏颂大寨的机缘?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文革”刚结束,1976年年底,正在病中的郭沫若为老友关良所画鲁智深题诗一首: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
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
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
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
    
此诗结句颇出人意料,就字面看至少可以表明,在郭沫若的心目中,学大寨始终是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按于立群编写的《东风第一枝》对此诗末三句的解释是:指泥巴可以肥田利农。一年后,郭沫若交代身后以自己的骨灰为大寨肥田,恐非巧合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 -ymliu- 给 ymliu 发送悄悄话 ym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31/2018 postreply 10:37:55

希特勒干了他喜欢干的事情。你会敬佩一把么? -蓝山雀- 给 蓝山雀 发送悄悄话 蓝山雀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6/07/2018 postreply 04:07: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