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独

孤 独

 

 

◎戴振浩

有时候形单影只的人,表面上是孤独的,但内心却毫不寂寞;有时候在繁华都会里终日穿梭不停的人,心底却是无限的孤寂。

人生的每个阶段,不管愿意或不愿意,有的时候是因为他人,有的时候是为了自己,常常周旋在生活、事业、学业的林林总总之间,很容易陷入匆忙与纷乱的纠结中。有的时候我会快乐地与大家分享,有的时候我却苦于彼此牵扯不清。

幼时,家里总是冬冷夏热,那种感受,让我有着多年的困惑。老家镶嵌在泥墙的那几扇木头窗子,冬天,总是关不住凛冽的北风,夏日,却总是挡住和畅的南风,我不解地问了在忙碌中挣钱讨生活的父亲:“为什么要装一些那么不聪明的窗子?”父亲只用浅浅的微笑带过,疑惑却停驻在我心。夜晚,我望着窗子,面对天空的星子沉思,那是我第一次认识了面对无解时的孤独,回忆里,那是一个被黑暗包围得紧紧的无奈。

念小学时,厨房的大灶,要由专人烧柴火,才能煮饭、烧菜及煮熟一大锅牲畜吃的食物,而小孩当然就是扮演烧柴火的角色。而薪柴里,除了有稻草、竹子、树木之别外,还分全干的和半干不湿的柴火,所以大灶里呈现的有闷烧的小火,和熊熊烈火。母亲所需要的火候热度,和我所表现的结果常不相当,所以有时难免会遭致一顿责怪。望着窄小口径的大灶,任凭我弄黑了满脸,还是无法达到母亲所期待的,蹲坐在一角,人孤独,心无奈,童年里有好多好多那种黄昏。

初次离家求学的时候,常到学校操场边的客雅溪畔独行、观望。因为家里穷,我没有上街消费的能力,因为人生地不熟,我没有亲朋好友可以造访,所以只好找上了不会排斥我的客雅溪。眼珠望远望近的,步履来来回回的,当下并不是寻找诗情画意,内心只是想找到与孤独的对话窗口;有时候是想开了点,但也有不少时间,反而增添了些许落寞。

进入社会工作,离家到异乡异域打拚,“孤独”更是如影随形般的紧跟不放。当告诉自己离开故乡是必然的一条道路时,原本的惧怕与踌躇,便渐渐的转化成坚定与勇气。面对“孤独 ”,只能选择孤独的奋战,孤独的沉思,孤独的仰望;因为孤独而走出了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心里变得自在与自信。“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这句话,对失败的人,看似有点严苛无情,但若非如此,失败的人将一败涂地,万劫不复。

一个无法面对孤独、享受孤独的人,心底很难拥有宁静空间;一个无法与孤独相处的人,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无法在孤独里与自己对话和妥协的人,将很难真正认识自己的真相。为了追求宁静,有时候我会关紧房门,拉上窗帘;我会转移视线,终日不语;我会走向无垠的沙滩,踽踽独行在林间小径;我会凝神在枝叶摇动中,定神在霞光薄雾里;我会设法逃离群众,把自己隔绝在孤独的世界里。

我不是消极的逃离,而是想积极的面对,想面对的不是繁琐的纠缠不清,而是企图在混沌中,静静的等待清澈。我在孤独中,娓娓的与自己对话,有激辩,有冲突,有妥协,甚或有赞美,有微醺,然后享受那一份独有的静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