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传人兄看帖仔细,改了称呼了,但还是有漏掉的。 问好:)

关于根子,我觉得是和交流有关。 

希腊那时候,那些哲人都住在一个城市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搞个学问出来首先要通过别人的质疑。为此,辩论和逻辑的要求就高了。还有,一种学说要传承发扬,需要很多人去完成。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出一套方法论,是为了后人的传承和发扬。多少年后,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找到这些东西,就很容易站在巨人肩膀上干工作。这和西餐的烹调技术一样,把什么都整成SOP。

孔子老子那时候的人住得分散,辩论和直接踢馆的少。他们搞东西都是从原始搞起。比如,荀子的《劝学》,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似乎青比蓝好,冰比水好,其实逻辑是粗燥的。实际上,你可以说蓝演于青而胜于青,水冰化之而温于冰。还有那个把螃蟹和蚯蚓相比的事,说蚯蚓比螃蟹勤劳什么的,更是没道理了。现在你知道,蚯蚓在进化中太懒惰,所以生物系统简单,螃蟹便高级多了,哈哈,瞎说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