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好!这个问题我感兴趣,我就多说几句。把农民组织起来本身就含有剥夺一定的个人自由,这是组织起来的代价。

回答: 老为好!bymyheart2015-03-26 14:03:39

问题是组织起来VS没有组织的利弊孰大孰小。在战争时期,我想我们没有分歧,肯定是组织起来利大于弊的。解放后,一开始农民都是单干的,可后来为什么迅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难道毛泽东是为了控制农民吗?我不这样认为,从毛当时的谈话分析,毛主张社会主义改造一是担心农村重新两级分化,因为当时确实有了这个苗头。再就是从农业的规模经济发展考虑的,当时主要是参考苏联现代化经验,就是办大农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方向。其实,办互助组和合作社也是农民一开始自发的行为,因为当时有这个需要,这可从电视剧《老农民》中看到当时是为啥要办合作社的。这和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是一样的。而且合作社之初和人民公社之初都是解放了生产力,并不是破坏了生产力。对农业实行剪刀差政策确实是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快速工业化的不得已措施,在当时毛也是承认的。这就是像一家人过紧巴日子,又想扩大再生产,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资料中省,有的人就会吃亏多点,但如果是一家人的话,日子缓过来了,对牺牲的人就会有补偿。所以毛当时也说过,以后工业发展了要反哺农业的话。因为一个国家要现代化,要富强,必须是要工业化的。

我前面说过,共产党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太强大也有负面作用,那就是很容易变成极左的头脑发热,也就是狂热性。大跃进就是这样狂热的结果。那时头脑发热最厉害的不是毛泽东,而是下面很多地方领导,为了拼业绩,大吹大擂,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要十年赶超英国什么的。这都是极左幼稚病,这和当年共产党刚有武装就想攻打和占领大城市一样,犯得都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时代农业出问题一是出在大跃进后,再就是在文革后期,都是因为过左造成的。农村经济凋敝的确是因为对农民限制的太多,这不让种,那不让种,这我是有切身经历的。农村土地是否承包到不是主要原因。取消对农民的限制,给农民生产自主权,这都是对的,是对生产力的释放,我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但这和国家意识的教育就是愚民不是一个问题。

但只靠包产到户也不能根本解决农村问题,还是要依靠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最近这些年联产承包制的产能释放已近枯竭,甚至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农业发展又面临联合和单干的选择。

任何国家的公民都有义务为国家服务,战争来了,人人都有为国献身的义务,这和意识形态没有关系。爱家爱国的次序是没有错的,但在特定情况下,这个次序可能需要打破,如果在任何时候都认为家比国重要,为了家可以不管国,那中国就不会那么早就搞出原子弹。那些先辈都是以国为重,以家为轻的。很多人是完全牺牲了家庭幸福的。在这些人身上,我看不到个人自由和爱国的逻辑。这种爱国精神不是共产党创造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传承。即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真不知道中国有哪条法律规定人民必须牺牲了。国家教育和法律要求是两回事。哪个国家不教育本国的百姓爱国呢,这是不分意识形态的普世做法。那些要求别人牺牲,自己逃跑的在哪都会受人嘲笑,也不管他是什么政治观点。比如,柴玲。

个人自由对安全和生存都成问题的国家来说就是一种奢侈。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是递进升级的。安全和生存是第一位的。这些基本的条件满足后,才有自由和尊严的需求。中国在毛时代一直是准备打仗的,所以个人自由是一直被压制的。我们可批评毛对形势有误判,或者精神过度紧张,但没理由怀疑毛泽东对农民有仇,存心想害中国人。这我觉得说不通。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是否说到点上,是否和你说的是一回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