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世界是自己的”这句话。

来源: miat42 2015-03-08 11:30: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78 bytes)

以下这篇文章出现在文学城,作者有很好的人生感悟。特别推荐给大家。这句“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可以感悟到这点,就是精神提高的一大步。我补充一下,“世界是自己的”这个说法还不非常准确,但已经接近了真理。世界是自己的这句话,意味有一个个体的“我”拥有某个东西 - 世界。这个理解本身不完全准确,因为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幻觉。更准确的理解便是:世界就是我本身,而并非有一个“我”拥有一个和我分离的世界。所谓的“我”和“世界”的关系好比一枚分币的两面,是完全相同的。英文:Identical-same。
第一步,你可以理解为:“世界是我的”,进一步的理解应该是“世界就是我自己,无二”。这样就放弃了“拥有”和“被拥有”的逻辑。为什么说:“和他人无关”? 逻辑上容易理解,如果世界就是自己本身,怎么可能有“他人”这个概念?因为所谓的“他人”不也是自己吗?这就是佛祖说的“无我”境界,无我当然就无他了,也就是无二了,同样道理,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你要爱他人如同爱自己”。佛祖和耶稣,描述的是同样的道理。

 

世界是自己的 (随笔)

 
 
来源: 天枰 于 2015-03-06 22:03:20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3046 次 (766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天枰 ] 在 2015-03-06 22:57:3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世界是自己的


做个身在北美的Chinese, 总是拿New Year不当年,只有春节来了,才恍然大悟,一年又过去了。每当农历年来临,我们这些身在北美的游子,亲朋之间,电话里聊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去年吃了喝了什么,去过哪些地方,今年还要怎么玩,怎么吃。也有些怕想的事,我自己第一怕数岁数,好想人生就是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女人永远的二八,男人永远的四十。第二怕做加、减法,怕想小孩子的大学学费、生活费。这些好像会减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也特别羡慕周遭已经空巢闲着了的朋友。除了这些烦心事,也就是睁眼闭眼的辛苦又一年。 

过去,特恨自己肤浅地玩深沉。现在,特欣赏自己能深沉地肤浅。每当看到自己,还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用点网络流行的词汇,写这样的“橛子”,好像自己少了几缕白发,陡然少年起来了的感觉,有点飘飘然。 

少年时,老师、长辈常说的教诲就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搞得我们总有一种不知道天高地厚,天降大任的感觉。想当年,清涩年纪,同学少年,同窗同寝也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者,五更起舞,去强筋健骨。先登山,后器械,再加冷水淋浴。终于有一天被送去医院急救,以至休学半年多。 

年轻时,常听流行音乐,造成特恐惧自己会下里巴人,所以特喜欢深沉地聆听大部头的交响乐,什么交响音诗之类的。自己先自恋一把,觉得自己即使不是祖上,也是自己的前世,一定是阳春白雪的贵族。其实听一百遍也就是听了开头的一分钟而已。心里每次都暗笑,纯音乐能把人感动落泪,如果不是假高雅,玩深沉,那一定只是梦话罢了。没想到,几年前,一首简简单单的苏格兰民谣,真得让我潸然泪下。后来发现,原来最简单的肖邦也能让我泪流。 

许多的音乐真得是隐藏着深深的悲沧。只有到了这样的年纪,才能理解,才有共鸣。只有到了这样的年纪,才知道青丝暮雪,才知道光阴的故事。只有到了这样的年纪,才能聊少年的愁滋味,才知道什么是年少轻狂。只有到了这样的年纪,才能知道人生有几多悔恨,时光不再。 

当还被称作八、九点钟的太阳时,主席的话儿铭记在心里:“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倍感意气风发,想当然耳:世界就是自己的,焉用他人置缘? 

最近玩微信,朋友圈最常见的就是有人特别地喜欢那些“心灵鸡汤”。不但自己看,三天两头地还要与人分享。不管愿不愿意,鸡汤是一再地喝了,那些结论,那些人生伟大的哲理,岂是我这样心智的人能轻易理解的? 

前些天的鸡汤是杨绛的百岁感言。结束语老人言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奇怪耶你,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个世界怎么就成了我的了?怎么可能与他人毫无关系?百思不得其解。人生在北美近三十载,弹指之间,雄心壮志早已成空,自己真是没有资格这样说。 

漂泊至今从没有觉得世界是自己的。永远是世界跟自己毫无关系的感觉。餐馆打工挣学费,餐馆是老板的,兜里的钱是学校的。现在“买”的房子是银行的。好像只有付清贷款的车子是自己的?找工作时,心里不踏实时,甚至连家都没有的感觉。回国时,更加自觉自愿地说:世界是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世界。 

心里明白,自己怎么比划也就是契柯夫笔下的套中人。自己接触世界的唯一途径与目的就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他们长成有用之材,希望世界不会薄待他们,希望世界是他们的。 

生命中有多少悲喜剧在眼前上演?生命中有人可以陪你到底?生命中有几次你喜欢我嫌弃,你恨我爱,你愁你悲,我欢我乐?生命中有多少次错开了频道的交流?简而言之,就是还活得不太明白?少了一份淡定从容。 

也许,我们要把老人的话倒着理解:只要我们能够接纳这个世界,有那一份淡定与从容,世界就是自己的。老人家比我活的明白,说得透彻。所以,把原文黏贴在此。 


附:《一百岁感言》 

作者:杨绛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