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是查理" , 回答国内朋友的提问
1.
"查理周刊"对先知的漫画, 是否侮辱了穆斯林的宗教. 漫画家是否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首先来说说查理周刊. 这并不是国内想象的一份种族歧视的报刊, 这是法国一发行量很小的讽刺漫画周刊, 属于左翼甚至极左派, 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宗教, 反政治. 对基督教,尤太教, 伊斯兰教, 对政治人物都有辛辣的讽刺, 并非针对某个宗教. 对基督教的抨击更为猛烈. 认为查理周刊的目标是反穆斯林的, 那就真冤枉他们了.
讽刺在中文里有很好的解释, 讽, 就是嘲讽的意思, 刺, 不用解释了. 讽刺幽默是法国的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不允许讽刺伊斯兰教, 本着平等的原则, 是否就应该禁止讽刺基督教和其他教派? 但法国人对耶酥基督的讽刺简直成了反宗教人士的传统节目, 为了伊斯兰教是否要让法国的知识分子从此以后都闭嘴?
2.
言论自由和尊重宗教的界限在哪里
甲说只是讽刺幽默, 乙认为是侮辱羞辱,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什么是界限?
法国有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文, 明确反对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 曾经有穆斯林团体状告查理周刊,
但被法院剥夺. 所以界限应该在法院判决, 即法律条文的限制下. 法国人一般出了事情, 会去告状, 再委屈, 法院判决下来, 双方就闭嘴. 如果不服, 可以告到上一级法院, 甚至可以到宪法委员会去.
有人说, 那你法律不公平怎么办呢. 目前为止, 法国人是以法律为依据的. 如果有必要修改法律,
那需要启动很多的程序. 在任何法律没有修改的情况下, 法院的判决就是最终的 « 真理 ».
所以在言论自由和尊重宗教的界限, 就是法律的判决.
3.
在法国出生的穆斯林的后代移民,为什么反过来会成为对抗法国的极端分子
我觉得这与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多元化政策有关.
有关移民政策. 当年法国接受了很多北非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移民, 也搞过移民大赦. 接受了很多教育程度低的移民. 萨克奇上台的时候, 希望改革移民 政策, 规定在法国有工作的人, 才能办家庭团聚. 以前是只要有人在法国, 法国出于人道主义思想, 就同意办家庭团聚, 结果这些人自己本来没工作, 把一家子办过来, 大家继续吃法国福利. 他们的后代, 多半也继续吃福利. 属于社会底层的人. 当时萨克奇提出了选择性移民的政策, 还招到左派的猛烈抨击. 枪杀查理周刊的一个恐怖分子就是典型的此种移民家庭, 家里有10个孩子, 靠吃法国福利就可以生活了.
有关多元化政策. 移民在法国被鼓励保持自己的宗教和文化. 法国左派们的理想是各社会阶层, 各宗教文化保持和平相处, 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每个城市规定必须至少有20%的廉租房, 保证没有收入的人可以和收入好的人住在同一社区. 所以情况是, 我们这样的中产阶级住不起巴黎市中心城市, 但低收入的人却可以去住.
在保护弱势和鼓励多元化的大舆论下, 后代移民不仅不认同法国的价值观, 而且一直认为法国社会亏欠他们. 尤其是社会底层的穆斯林后代.
我总觉得那些参加圣战的穆斯林后代, 多少有些中国海归的意思. 中国人在国外呆久了, 会有些失落, 不想过那种看得到未来的生活, 希望回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中干一番事业. 那些穆斯林的后代, 大概也觉得在法国有吃有穿却没有意思, 找不到人生意义, 只有参加穆斯林的战争才可以找到人生意义.
多元化只是乌托邦. 我倒觉得法国应该只接纳认同法国价值的移民, 包括言论自由, 包括对宗教的讽刺幽默, 包括法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 承认法国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