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尘封77年的爱情——默默爱著他77年,可是他却永远不可能知道了》。心里感慨:世上还有这样一份情意!
清癯的老人带着她老式的爱情,穿越时空。
能穿越时空的情感,一定保持着初始时的安详。从这位93岁的老人身上,真切地感到何谓安详。
接着这个故事,就读到尘凡的《当我老了》,马上的一个念头又是:世上还有这样一份情意。
我不认为尘凡是读了这个故事而写了这首诗,只认为世间一些情怀是相通的。我一遍遍默念这些诗句,有种来自遥远的旋律久久地萦绕在心里。
这些来自心灵的句子,清冽又炽热,但,最终看到的还是安详---所有的,所有曾经的停留都是风。只有你眼底那抹熠熠星光,让我远远地,远远地凝望了一生。
一些故事,一些文字,能走进内心,让人身临其境,无论是硝烟的疆场,还是漫漫的岁月,无论是在彼岸故乡,还是在此岸他乡,故事里的人,和写下这些诗句的人在此时都如期而至。一切都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而世上终有一份情意在人心里,不老不衰。
我觉得,我与你重逢,重逢地如此安详;我微笑地与你只谈论美好,那些透明蓬松的苦无人言及,点点滴滴只有安详,犹如遍野的山花静静开放。
《当我老了》 BY 尘凡无忧
当我老了,我希望我还有记忆。
青翠的记忆里都是你
隔着迢迢人世,轻唤我儿时的名字。
或许我已不能移动,甚至衰老得无法露出笑容。
而我的灵魂已然回过头去
向着你张开我珍藏已久的羽翼。
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倔犟的不肯遗忘的飞翔。
直到那些始终年少温热的往事
轻轻着陆于你的身旁。
所有的,所有曾经的停留都是风。
只有你眼底那抹熠熠星光
让我远远地,远远地凝望了一生。
当我老了,我希望我还可以这样派遣我的灵魂。
还可以在回忆溅起的光芒中
微笑着,微笑着的山花般与你重逢。
尘封77年的爱情——默默爱著他77年,可是他却永远不可能知道了
79年前,她刚念完了女子私塾,他是一名国军军官,他们相识然后结婚。两年后,他战死沙场,她颠沛流离,经曆新旧时代更叠,把这段记忆深深埋在心底……
79年前,她刚念完了女子私塾,他是一名国军军官,他们相识然后结婚。两年后,他战死沙场,她颠沛流离,经曆新旧时代更叠,把这段记忆深深埋在心底。今年9月,由民间慈善团体发起的「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活动啓动,她委託孩子打来电话,想知道77年前的那个寒冬,他如何殉国。志愿者开始接力,找到尘封的档案:锺崇鑫,原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1937年南京城破前夕牺牲,时年32岁。志愿者複制了档案里的照片,和她年轻的照片,PS了一张合影。她把照片放在身边,说我终于可以和他说说心裡话了。
锺崇鑫,重庆荣昌县人,1929年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任原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城被攻破前夕壮烈牺牲于雨花台一带,时年32岁。这张照片,是志愿者在浙江档案馆找到的,锺崇鑫黄埔军校毕业时的戎装照。
1935年,当时14岁的张淑英刚念完女子私塾,在福州经人介绍认识了锺崇鑫。回忆70多年前的往事,张淑英老人逻辑极其清晰,就像在讲述一个已读过无数遍的故事,「他长得高大却好温柔,一说一个笑。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官,那么温柔善良。他是读过大学的,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会的,他真拿出纸笔让我写。我就写了福州地名『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后来回家,妈妈问我喜欢他不?我羞红了脸点头,我们就算订婚了。」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上记录了锺崇鑫战死雨花台的事情(红圈处)。1935年旧曆8月,锺崇鑫部调到南京下关,张淑英跟随丈夫,来到南京。平时相处中,锺崇鑫时常给张淑英讲国家大事,说当兵就要随时淮备爲国捐躯。1937年夏天,战事日益吃紧,锺崇鑫调防上海,与张淑英分别,从此便再没有相见。
重庆荣昌县档案馆查保存著国民政府爲锺崇鑫家属发放抚血金的文书原件的影印件。锺崇鑫走后,张淑英和婆婆向内地后撤,她每天都心跳得厉害,担心锺崇鑫的安危。1937年冬,张淑英打听到锺崇鑫所在的259旅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很多人都生死不明,但动荡年月,大家都在疲于逃命,很难得到他的确切信息,一直到7年后的1944年,张淑英在重庆街头遇到锺崇鑫的战友,才获知锺崇鑫早已经牺牲了。
张淑英在荣昌安富镇旧居的街道上还保留著当年的抗日标语。获知锺崇鑫牺牲的消息后,张淑英一路哭著回家,婆婆知道后,也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年,婆婆就病逝了。不久后内战爆发,张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台湾,但张淑英放不下锺崇鑫,选择留在重庆。「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裡。」
家人走后,张淑英一直寄住在同乡家中。期间有很多人给她说媒,都被她拒绝了。一直到1949年,经人介绍,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两儿一女。对现在的亲人,张淑英在很长一段时间裡都没有提及过曾经的往事。张淑英说,「第二任丈夫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爲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自己的想法。」
「1983年孩子们的父亲去世后,我仍然不敢说想找崇鑫的事。那时候孩子们有的才刚成家,我不想让他们困扰。直到1988年,我才把心愿告诉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当年就去了南京帮我打听,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在张淑英家,小儿子李长贵望著母亲感慨地说,「妈妈从去年开始身体就差了,她时常紧紧拉住我的手说,儿子,我不甘心。」「母亲的心愿成了家里人的心病,锺伯伯是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我们于情于理都有责任帮助妈妈找到他的灵位。」
今年9月,李长贵在央视《关爱老兵》系列节目中,发现了重庆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抱著试一试的想法,李长贵找到了志愿者芳菲。随后通过全国各地志愿者接力搜寻,终于找到锺崇鑫仅存的照片,和他在安放在台北忠烈祠的灵位。望著志愿者PS的合影照片,张淑英流泪了。「这算是我这辈子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这辈子还能与他相见,77年了,只在梦里发生过一次,当时梦见他已经娶妻生子。爱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
得知台北忠烈祠供奉有锺崇鑫的灵位后,张淑英不顾93岁高龄,执意要去台湾。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在知晓了她的心愿后,爲她筹集了2万余元善款,帮她实现了台湾行。93岁高龄,不辞辛劳乘坐飞机往返于重庆和台北,张淑英是爲了去看一个人,淮确的说是去看一个名字,一个她刻骨铭记了77年的名字———锺崇鑫。11月22日,在重庆志愿者芳菲、小儿子李长贵的陪同下,张淑英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乘飞机到台湾。
次日上午,张淑英手捧鲜花,在供奉抗日捐躯将士的台北国民革命忠烈祠中,完成了她与爱人阴阳相隔77年后的承诺。
祭奠锺崇鑫的花束上,写著「锺崇鑫 烈士,妻 张淑英」几个字。70多年前,新婚燕尔送他上前线,没想到却是跨越几十年的生死相隔。
老人用手轻轻地抚摸著刻有锺崇鑫名字的灵位,潸然泪下。「这是我这辈子第三次哭,上辈子欠他的,都是爲他哭的。我说,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在台湾的6天时间裡,张淑英老人只想待在忠烈祠陪伴著锺崇鑫的灵位,能多看他一会是一会吧。
张淑英老人看到台湾用如此高规格的忠烈祠供奉著爲国捐躯的烈士,名录保存如此完备,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安心了,他在台北不孤单,有他的战友,还有他的上司们陪著他,他不孤单了。」
张淑英家人和陪同的志愿者向「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致敬。国民革命忠烈祠,主要奉祀对象是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及国共内战期间的阵亡将士,尤以抗战牺牲烈士居多。
「离开台北前一天,是28日,我又去了,是跟他告别的。我说,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这裡。也许,今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他说话了。」
在忠烈祠的牌楼前,张淑英老人久久不愿离去。「77年前我俩永别了,77年后又来和你永别,我93岁了,不可能再来看你,来世我们再见!」
由于曆史原因,锺崇鑫在台湾享有烈士名号,被奉祀在忠烈祠。而在大陆,还有许多象锺崇鑫这样的国民党抗日老兵,身份依然是个问题。大陆志愿者在寻找锺崇鑫的资料时,在一家档案馆看到60年末代编录的索引卡片,锺崇鑫甚至被认定是「反革命」。
目前,锺崇鑫还没有被大陆官方认定爲革命烈士,张淑英手中拿的证书和奖章是一家民间机构颁发的。让爲国捐躯的英烈,享有应得的礼遇,才能让他们九泉之下不会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