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多次奔走呼号,“中国一定要大一统,不然国家就会乱”。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位中国古典诗词学者,生逢乱世,在异国漂泊数十年;一世多艰,她泰然持守“弱德之美”;寄身诗词,她自称是穿裙子的士大夫。
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90高龄的叶先生吟诵了李义山的名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一联出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五六句,亦即颈联。意为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每一联都是名句。《无题》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这首诗,从头至尾融铸着痛苦、失望、缠绵、执着,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各联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以及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深情。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尾联)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应觉:是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东风:春风。残:凋零。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镜:照镜,用作动词 但:只。
《无题》的韵脚为“十四寒”,“残”、“干”、“寒”、“看”,押韵工整。诗中的平仄关系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无力百花残。(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应觉月光寒。(仄平平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无多路,(平平仄仄平平仄)
青鸟殷勤为探看。(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特别要注意“别”、“觉”二字是今天读为平声的古入声字,格律分析时应算作仄声。“看”字古时平仄两读,在这里作为韵脚,可判断其为平声。
格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两联对仗,本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与“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仗,“晓镜但愁云鬓改”与“夜吟应觉月光寒”对仗,均属严对。
《无题》前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十分精彩。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原意是表达爱情的忠贞,现代人把这两句赋予了鞠躬尽瘁的含义。歌剧《江姐》,根据歌剧移植的京剧,黄梅戏,豫剧及其他剧种的《江姐》中都有著名唱段:
春蚕到死丝不断 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 只愿香甜满人间 。
一颗红心忠于党 征途上从不怕火海刀山。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 粉身碎骨心也甘。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 粉身碎骨心也甘!
五六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但愁”——只为此而愁。生动地描写了“相思”的精神活动,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也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月光寒冷,符合科学道理。月球也称太阴,俗称月亮,是地球的伴星。月光是从月球照射到地球的光线,但是这些光线并非发源于月球,实际上是源自太阳的阳光。但是,月球并不是像镜子一样的反射阳光,而只是将照射在表面的部分阳光散射回太空。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作者的心内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其他的诗歌中,发现相似的描写。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