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欣赏(十)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是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结尾两句。
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所以又称“孙大圣”。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男一号,仙石孕育而生。 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 “美猴王”。 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武艺高超。兵器是从东海龙王处要来的“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时定海神针,重3万六千斤,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被兜率宫炉中之三昧真火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识别一切妖精。 与天庭较量中,十万天兵天将不能将其打败。不幸与如来佛祖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指山(又名两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一路上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笔者看来,北京的王岐山,长得有点像“美猴王”。手中“中纪委大棒”,也有点像“定海神针”。跟在习“老大”后面拍蝇打虎,除贪反腐,颇有“孙大圣”的气势,值得欢呼。
白骨精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被孙悟空识破,一棒打死。唐三藏却惩戒美猴王,大念紧箍咒,痛得老孙在地上打滚。白骨精一计不成,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看女儿和妻子。都被孙悟空打死了,气得唐三藏干脆把美猴王给开了。
绍剧(绍兴大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动了情节。孙悟空在被逐后,扮作白骨精的母亲,诱使白骨精,得意洋洋地在唐僧面前,自己揭露自己三变三骗的经过,从而使唐僧幡然醒悟。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七律。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诗意思是唐僧把人当妖精,把妖精当人,混淆是非,不分敌友。对敌人发慈悲,对朋友却不断刁难。还给孙悟空一遍又一遍念起紧箍咒,使他头痛,却让白骨精连续几次脱逃,应当千刀万剐唐僧的肉。
毛泽东看了郭诗,认为诗中把唐僧看作敌人,要“千刀万剐”,是不恰当的。1961年11月17日,他给郭沫若写了首“和诗”,告诫人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大多数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首诗明确写出了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戏的看法。就隐喻内容来说,表达了反对修正主义的主题。诗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就有白骨堆中变成的妖精。和尚虽糊涂却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一从:自从。精生白骨堆:指的是白骨精。《西游记》中说白骨精是从白骨堆衍生出来的。僧是愚氓犹可训:僧指的是唐三藏,唐僧。 愚氓(yú méng):蠢人。这里指受迷惑的糊涂人。训:教育,争取。鬼蜮(guǐ yù):鬼怪。蜮:传说是一种害人的妖虫,能含沙射人,射着人的影子都能使人生病,“含沙射影”成语便出于此,鬼即“为鬼为蜮”,出自《诗经》,指鬼怪的阴险善变,作恶多端。有时不作正面攻击而侧面伤人。金猴:孙悟空。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相当于十五公斤,千钧:不是实指,言其极重。玉宇:宇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又恐琼楼玉宇”。埃:尘埃。
首联两句,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写白骨精的生成。 “一从”和“便有”两个词相呼应, 从一堆腐朽的白骨中化生出妖精来,兴风作浪。针对郭沫若诗中“千刀当剐唐僧肉”,毛泽东指出,“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僧”,指唐僧。他错误地惩罚了斩妖除魔的孙大圣,三度放过了白骨精。但他只是属于辨不清敌友,误把变化成人样的白骨精当做朋友。受了欺骗和蒙蔽,而不是与白骨精同谋,陷害孙大圣的。同时,唐僧自己也是受害者。诗人一个“愚”字,便简练地点出了这一点。僧与妖一作“犹可”,一作“必成”,十分准确地点明他们应持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他们的不同态度。白骨精尽管是那样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制造的千里妖雾尘埃被扫灭,而使太空得到了澄清。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读了毛泽东这首诗之后,深受启发。便步其原韵,又和了一首诗,改正了自己的认识。郭的和诗说:
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香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几度来。
这首诗呈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和诗好,不要“千刀万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郭沫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始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其后,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回国。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他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台大历史系教授王远义认为,郭沫若等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1949年后,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立即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甲申三百年祭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保护周恩来,文中的李岩是隐喻周恩来。郭沫若是周的朋友,当时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饱受打击,郭是经过和南方局主要领导的协商之后才精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提醒毛泽东,保护周恩来。
1962年底,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在理论上展开了论战,毛泽东亲自修改了其中的一些重要文章。郭沫若颇有感受,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发表在《光明日报》的副刊《东风》上。
《满江红》郭沫若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当时毛泽东很爱看《光明日报》的副刊《东风》和专栏《哲学》、《文学遗产》等,当他读了郭沫若的词后,十分高兴,便在1963年1月9日和了一首。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蚍蜉撼树”:唐韩愈《调张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西风落叶下长安”:唐贾岛《忆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下长安”。“鸣镝”: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司令。
与毛泽东诗词唱和的,仅有周世钊,柳亚子,郭沫若三人。据说,1973年8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后来为“四人帮”利用,给郭老带来灾难,可能是毛泽东始料未及。直到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垮台,郭沫若才扬眉吐气。
1976年10月21日,郭沫若作《水调歌头•大快人心事》: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在郭沫若的心中,他的诗词笔友毛泽东,是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