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他承包了太空

若想影响全人类,可以通过一个表面积2800平方厘米的足球,外加一个7100平方米的足球场;也 可以通过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在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建立自己的版图。然而,能够彻底容纳下人类无止境的冒险欲望的,只有漫无边际的宇宙太 空。2014年,人类向太空迈进了小小的一步。企业家精神带来了冲向太空的创业冲动,以往高高在上的太空技术,逐渐变得更容易获得,这也使得人类前往更遥 远的宇宙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这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让人想知道答案:浩渺的太空里究竟有什么?究竟是什么在主宰着人类向星空仰望的冲动?


2014 年5月30日,硅谷富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用了短短的20分钟,向媒体揭开了旗下SpaceX公司的第二代商业飞船“龙”的真面目。这款飞船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降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 方,更重要的是,它将是马斯克开拓太空商业疆土的第一个划时代突破——一艘可载人的民用飞船。

 

比起新飞船的发布,马 斯克对SpaceX公司使命的解说更令人吃惊。他希望在2026年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居留地,并售卖奔赴火星的船票:“在火星,你可以先从一个自给自足的文 明开始,并一点点把它壮大,变成一个很大的聚居地。我认为,我们正向这个方向不断迈进。它的规模在8万人左右,但我们打算先从10人开始努力。”

 

如 今,马斯克是继乔布斯之后的又一个接近被神化的企业领袖。“钢铁侠”原型、高科技极客、特立独行的创业者、个性突出的商业领袖、科学怪人尼古拉·特斯拉的 崇拜者,这几个标签一直伴随着马斯克。然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小时候我是个普通的美国男孩,现在也只是个普通人,我最渴望的冒险是太空漫步。要选择死 的地方,我宁愿是死在火星——只要不是一头撞死。”

 

马斯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默默无闻,这是部叫作《火箭男孩》 (October Sky)的励志片:美国东部一个小镇上,人们世世代代以采矿为生,镇上居民生活的全部,就是每天低头关注着地下那漆黑的矿井。直到故事主人公——中学生霍 默(Homer)在10月的一天晚上,抬头望向夜空,第一次看见一颗人造卫星飞过天际。这一刻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梦想制造火箭探索太空。 后来,他成为NASA的一名火箭工程师。

 

“只要仰头望着夜晚的星空。”马斯克后来告诉他的合伙人,这部电影是他少年时的精神支柱,它燃起了马斯克的太空梦想,持续至今。

 

并不只有马斯克一人在仰望太空。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组织,叫作“太空探索及发展学生组织”,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以探索太空为己任的学生兴趣团体。它的早期领导人多数来自常春藤大学,其中一个来自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名字叫作杰夫·贝佐斯。

 

2014 年,已是亚马逊总裁的贝佐斯仍然主导着一家神秘机构的运营。这家公司名叫蓝色起源(Blue Origin),并没有归属在贝佐斯的亚马逊集团之下,贝佐斯宣称:“它与亚马逊同等重要,它的使命就是完成太空旅行。”在蓝色起源的总部,镌刻着一句拉 丁文格言:永不言退(Gradatim Ferociter)。

 

这几个字,也几乎是人类向太空冒险的座右铭。从加加林升空到阿波罗登月,再到哈勃望远镜、和平号空间站、神舟、玉兔,在人类进步和国家荣誉感的推动下,“太空冒险”成为国家崛起之后的第一选择。如今,轮到私人公司和商业资本成为人类冲向太空的推动力量了。

 

太空漫游,第一次与普通人那么接近。

 

马 斯克和贝佐斯们的贡献,在于将向太空发射火箭的成本整整降低了75%左右。比起20世纪60年代,技术的共享变得更为普遍,太空科技的廉价化已经逐渐拥有 实现的可能。2010年,航空航天领域的龙头老大NASA正式启动“商业载人计划”(Commercial Crew Development),将这个领域的主导权下放到具有商业竞争力的私人企业,激励民营企业参与载人飞船以及亚轨道空间技术的开发。

 

2009年,美国所有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同年,美国将太空研究的经费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大概他们开始意识到,举国进行太空竞赛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利用已有的技术,需要结合企业家精神,才能更高效地开发太空并且降低成本。”

 

2010年,奥巴马将订单交给了马斯克设计的“猎鹰”系列火箭,此举宣告私人企业正式加入每年1900亿美元的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属于创业者的太空商业运输时代拉开了序幕。

 

如果用发生在互联网业界的技术革命相类比,现在是太空技术的“车库时间”。国家的经费通过扶持高科技企业而流向民间,这使得无数具备科研实力、拥有“金点子”的创业企业突然出现在视野中,而它们的背后,大多数具有互联网背景。

 

最早进行太空商业尝试的,是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2004年,艾伦投资了2800万美元,与火箭工程师鲁坦合作设计了载有一名飞行员的“太空船一号”。这艘飞船成为第一艘成功的民营载人飞船,也成为之后“太空旅游”领域的先行者“维珍银河”公司的专用交通工具。

 

除 了利用新技术降低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已经有公司开始计划开发地球之外的自然资源。2010年11月,皮特·戴蒙迪斯(Peter H.Diamandis)成立了行星资源公司,希望能够登陆那些被地球引力所捕获的近地小行星,因为这些小行星上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稀有金属,部分甚至还有 水的存在。这家公司立即获得了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等亿万富翁的投资。

 

按照行星资源公司的计划,他们可以从几乎每一 个步骤中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并依靠出售给政府或者科研机构获得相应的收益。目前,行星资源公司已经研发出Arkyd Series 100卫星,以便用于实现其对在近地轨道附近的小行星进行观测,然后筛选出有开发潜力的小行星的计划。

 

“在美国垄断了登月技术之后整整40年,人类无法再登上月球一步。现在,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开源的太空时代来临,人类将借助私人资本,重新开始太空漫游的第一步。”戴蒙迪斯说。

 

超级富豪的太空割据

 

 

1、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个人资产:77亿美元

旗下公司:SpaceX

制胜武器:太空飞船“龙”、“猎鹰”火箭

 

 

SpaceX与美国航天局签订了16亿美元的合同, 到2016年之前向国际空间站运送12次货物。“猎鹰”9火箭箭身长约57米,为两级助推火箭,是目前最成熟的私人火箭。“龙”太空舱则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飞船。

 

 

2、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个人资产:252亿美元

旗下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

制胜武器:新谢泼德火箭(New Shepard)

 

 

NASA已经向蓝色起源公司注资370万美元,用于研制宇航员逃逸系统。1982年,贝佐斯高中毕业时,他写了一篇《零重力对家庭苍蝇年老率的影响》的论文,被美国太空总署邀请参观,从此对太空移民产生了兴趣。

 

 

3、罗伯特·毕格罗(Robert Bigelow)

个人资产:65亿美元

旗下公司:毕格罗航天公司(Bigelow Aerospace)

制胜武器:创始号太空旅馆

 

 

毕格罗公司已经发射了两个充气的太空舱,称作“创始”(Genesis)1号和2号,并与2013年NASA交付国际空间站测试。酒店大王罗伯特?毕格罗为这个“太空旅馆”计划投入了5亿美元,他的目标是利用可充气技术建立私人月球基地。

  

毕格罗公司没有自己的火箭,所以该公司一直同波音公司密切合作。今年波音从美国航天局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资金,研制可以搭乘7人的飞船。

 

 

4、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个人资产:30亿英镑

旗下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

制胜武器:太空船二号

 

 

“太空船二号”是一种为太空短程游览设计的亚轨道飞行器。不过,该航天器巨大的母体飞行器,即“白骑士二号”可以经过改装后为NASA发射小型火箭和卫星。布兰森已经收购了一大片土地建造了第一个商用的航天基地。
ZT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