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迷信的态度

来源: 云易 2014-06-23 07:06: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07 bytes)

 

从词汇的定义上观看,“迷信的态度”不同于“迷信”。迷信指对神秘的或超自然现象的盲信,而迷信的态度,一种在信念或者观念的取舍上不顾事实而只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做选择的态度。所以,迷信的态度”并不只存在于某个具体的迷信或宗教群体中,而是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人生态度

迷信态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先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喜好的观念,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择需录取”地选择“事实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信念的合理。比如好多基督教会的人最爱说的:“你不要先去看经书上说的是否有道理,而是要先相信,再去思考它的那些话为什么正确。”再如:相信只要心态好身体就一定好的人,在生活中只看到那些健康快乐的人,认定他们是因为快乐健康对那些身体健康但不快乐的人,或者长期被疾病折磨但却坚守希望的人,一律视而不见地统统忽略。

人的观念形成和观察之间的关系很大。不幸的是,人的观察力往往有很多偏差。,与看见”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看,可以一晃而过,大脑不留下任何记忆;而“看见”,则是看了之后在大脑中留下记忆。这个“微妙”的不同应该是人人都经历过的。比如我自己,曾经每天开车上班,路过同样的地方,但只有在某一天才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见到过的但却显然一直摆在那里的事物。这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只有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印象才会变成思考的素材,所以我们的观察为我们思考提供的证据往往是非常有限的

非但如此,人的信仰或观念会主宰我们的观察,让我们支持自己信仰或观念的现象加以“额外”的注意从而能“看见”,而对自己信仰不利的或者与自己的既存观念不同的事实则加以忽略。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即使放在我面前我也看不到,等一旦对此事有认识之后,这些事就立即出现在自己眼前,甚至满目皆是。比如某个我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人物尽管在网上或者生活中都处处看到这个名字,自己还是不知道,然而等某个朋友给我“启蒙”了之后,自己立即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这个的名字。前面举的心态与身体健康的例子也是一个道理,对和自己信念相符合的现象就到处都“看见”,而对不符合自己信念的现象就视而不见。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事实,即:由于大脑储存空间的有限,人不可能把自己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来,那么,装什么进来,则往往是由我们的既存信念或观念做主。所以,人脑的既存信息(信仰,观念,传统,等等)对自己的观察是有大的支配作用的
一个懂得客观思维方式的人(或者说具有科学态度的人) ,其实在观察上并不一定比一个迷信的人更为敏锐,唯一不同的,大约就是他们不会让,或者尽量不让自己的信念或既存观念左右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并且,客观的人,会懂得人的智慧的局限性,所以不把任何理念看成绝对不变的真理,而迷信的人,由于自己看不到这些局限,则缺乏怀疑精神,从而把一些道理推向极端。

迷信的态度,由于是“态度”,所以并不完全在于所迷信的内容,而在于“人”自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迷信与否,并不在于他/她学什么 – 科学也好,宗教也好,而在于他/她自己的内在心智倾向。一个具备迷信态度的人,学什么做什么都会迷信。逐字逐句地相信圣经是迷信的态度,而把所有教科书上的东西,或把所有的科学的成果都看成绝对正确的“真理”,同样是迷信的态度。在西方社会生活的华人,由于来自一个没有信仰(在此指“神创论”意义上的信仰)和科学传统的国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神”和对“科学”怀着极大的狂热。其实科学与迷信的不同,并不在于前者代表客观真理而后者代表主观虚妄,而在于前者的出发点是不以主观需要为转移,后者则纯粹是以为主观需要为动机。所以这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于动机和目的,而不在于(或完全在于)其内容。从内容上说,我们现在觉得很真实而正确的,可能会在将来被证明为错误的,曾经迷信的,也可能在将来被证明为真实。虽然在对现实的认识上科学目前能给我提供比宗教更为准确的参照,但人从根本上说是无助的,无论科学和宗教,都不可能给我们一个终极的依靠。所以,科学万能和神创论一样,都是迷信或盲信的代表。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