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为什么要害喜? (zt)

来源: v5 2014-05-18 23:48: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990 bytes)
NEW YORK TIMES
孕妇为什么要害喜?
科原知趣寻正2014年05月17日
Rachel Idzerda
国人称怀孕 “有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妇者不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被休妻的对象,故而怀孕产子,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祸福相依,怀孕生子也是女人的人生重大考验。圣经中记载,夏娃偷吃禁果,上帝咒诅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创世纪3:16)。于是,女人怀胎,便有了中医所谓“恶阻”之疾,俗称“害喜”。
恶阻之恶为厌恶之意。《备急千金要方》描述恶症为“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而“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为轻,阻为重,恶阻描述的是两个症状。阻者,胃肠不通也,所以“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
恶阻非常普遍,多达80%的孕妇都会发生,故而又常被称为妊娠反应,认为是怀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经步骤,不同的,只是有人轻,有人重而已。在医学上,也不认为恶阻是病,严重者,发生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才算是病,需要治疗,但其发生率不过1%而已。在历史上,由于医生不谨慎,用“反应停”治疗恶阻,曾一度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畸形儿的惨剧
在其畅销的年代,“反应停”估计是有史以来卖得最欢的药物。读者应当警惕,如果把普遍存在的状态当成疾病,比如治“未病”,那么获得巨大收益的将是那些药商或者医生,而接受治疗的,则承受重大损失。
由于恶阻不是病,现代医学也难以给它一个适当的名字,正式文献近年来倾向于称它为妊娠恶心呕吐(Nausea & Vomiting of Pregnancy,简称NVP)。在西方,通俗说法称之为晨病(Morning Sickness),但它并不局限于早晨才发生。我觉得还是中国俗称妊娠反应最佳,强调它是一种正常状态。
上帝的咒诅可以从比较生物学中得到验证,生产繁殖并不局限于人,然而,恶阻还真只有人才有,其它的灵长类动物,除了猕猴稍有厌食症状,都没有人类的典型恶阻反应。无论是厌食,还是呕吐,都对急需营养的胎儿是一个巨大的健康发育的威胁,为什么相对于其它哺乳动物,人类进化出了“害喜”这个毛病?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恶心往往是呕吐的前兆,在呕吐刺激下,胃壁张力减弱,小肠上段发生逆向蠕动,大量的小肠内容物被挤入胃内,其后腹壁肌肉与膈肌同时收缩,腹压剧增,而同时食道接入胃的贲门扩约肌放松,胃内容物随后经口排出。这一呕吐反射机制对生物来说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动物或人吃入有毒食物之后,呕吐可以快速排出有毒物质,跟腹泄一起,是人胃肠道排毒的两大天然机制。
妊娠为什么伴发恶阻,标准答案之一是胎盘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简称HCG)。HCG在多胎、葡萄胎时水平更高,也伴发有更多的病态的妊娠剧吐。吸烟有害健康,不过,它会抑制HCG水平,相应地妊娠反应就不那么严重。吸烟同时还抑制雌激素水平,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恶心呕吐,所以怀孕的恶阻还可能跟升高的雌激素水平相关。避孕药某种程度上可以测试孕妇妊娠反应的强弱,吃避孕药没事的孕妇妊娠反应不强,而有反应者可能就强。有一种说法是凭妊娠反应的强弱判断男女,弱者生男,强者生女,因为女性胎儿伴随着更高的HCG水平,不过,相关研究却相互矛盾,有的研究发现女胎者更多妊娠反应,有的研究则不支持这一结论。
西方称妊娠反应为晨病,但只有极少数人只发生在早晨,80%的人如果发生反应,则会全天受影响,并不固定于一个时段。之所以称为晨病,估计是因为早起即觉不适,无论持续多久,都归之于早晨之故。除了“反应停”外,妊娠反应用药并不怎么有效,95%的病人都不靠药物缓解症状。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因躺卧缓解,其次则是饼干之类的干食,或者外出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有的人喝点清淡饮料有效,还有个别的凭意志可以压制反应。
恶阻通常发生于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通常是孕五周开始,持续一个多月时间,逐渐消失。对应于这段时间,胚胎开始发育各种关键结构,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四肢、眼、生殖器、以及牙齿等等,在这一段时期内,胚胎极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先天畸形。基于此,有的学者认为,恶阻并非一个恶性过程,而是一个母体保护胚胎的一个良性反应,尽管母亲要为此承受一定的代价。
妊娠反应的保护作用可以从胎儿的成活率上得到反应。早在1989年,美国学者就总结多个文献,发现那些从不发生妊娠反应的孕妇,有更高的流产比例。缺乏妊娠反应的孕妇,自然流产率可以超过7%以上,而发生妊娠反应的,如果只有单纯的恶症,自然流产率降低到4%以下,如果同时还有呕吐,则自然流产率只有1%。
在人类历史上,在缺乏现代保鲜技术时,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对于处于发育关键时期的胚胎而言,回避这些有毒成分意义非凡。肉类食品在人类食谱中最有价值,但也最易腐败变质,因此,它也是妊娠反应首个要引起恶心的食物。其次妊娠反应拒绝的是含咖啡因类的物质,比如茶、咖啡、以及各种罐装饮料。蔬菜易于含有植物自我防卫的毒素,因此,我们在鼓励吃蔬菜时,孕妇拒绝,要表示理解。酒精性饮料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妊娠反应中它们对孕妇也没有吸引力。
有所厌也就有所喜,孕妇还要满足自身与胚胎的营养需要,她们当然喜欢对胚胎相对安全的食物。水果一般是植物用来吸引其它动物播散种子的,因此,它们是较为安全的食物。奶制品虽同样地不易保存,但历史上人类更多的是即取即用,所以也有一定的安全系数。谷物淀粉食品以及由它而做成的糕点都相对比较安全,因此,孕妇较少排斥。孕妇对食品的排斥与喜爱跟妊娠反应一致,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相对重要的时期,而产后这些食物上的喜好就恢复正常。
用妊娠反应的保护作用还易于解释妊娠反应的人种间差异,妊娠反应在一些种族中轻弱乃至于缺乏,比如印度中部的比尔人,日本的姆本杜人,美国奥马哈人与塔拉胡马拉人,以及太平洋岛国的沃莱艾环人,他们的妇女怀孕后就缺乏妊娠反应。这些种族在历史上就是吃素的,多以玉米为主食。干燥的玉米对微生物有强大的抵抗能力,因此这些族群不易于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就没有必要以妊娠反应来保护胚胎。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母凭子贵发生的几率并不高,而母凭胎贵则必然发生。无论妊娠反应是否是进化出来的,它在客观上给一个家庭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一个新的成员将莅临这个家庭,而母亲就是这一事件的核心。理论上说母体规律性的月经不至可以传递同样的信号,但这个信号的可靠度并不高。妊娠反应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从道义上把家庭内资源分配倾向于母体,还通过模拟病态而在事实上强迫整个家庭出现以孕妇为主的照顾模式,从而保证随后母体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以供胎儿生长。
恶阻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摄入,虽然看上去母体能给胚胎提供的减少了,但减少食物摄入主要是减少热量,减少热量时母体就减少了本身的组织消耗,多卧少起,给胚胎提供的反而增加,胚胎反而更能增加重量
恶阻害喜本非病,它可能就是为了逃避植物或者动物性毒素而设立的生理性机制,故切忌乱投医用药。
寻正(廖俊林)是知名科普作者,持有医学、卫生、与管理多方向专业学位,现为艾奥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