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施瓦茨科夫将军的自传2

本帖于 2014-03-31 14:17:3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如斯 编辑

 

【永远的越战】

 

 


 

网上有兵迷评论海湾战争无军事可言,靠的是人多势众武器精良。读他的自传连我这样的妇道人家都明白为何他坚持要求绝对优势的兵力,那是越战对他们那一代军官的影响。
 


 

他军校毕业到越南刚一个半月就摊上一场在丛林里被围困了十余天的遭遇战。直升飞机来了,我们必须自己把尸体弄到飞机上去,因为尸体都腐烂了机组的人不愿意碰它们。我抬起一具尸体,一股混合的、腐臭的体液从雨披下冲出来喷在我胳膊上。结束以后我洗了又洗,洗了又洗,但是那气味还在,似乎不可能摆脱。施瓦茨科夫和他的几个副手都在越南服过役,越南令人绝望的丛林教会他们珍惜士兵的性命。


 

曾有个上司教导他遇到不合理顺气的事情不要闹崩走开,要坚守住,等职位升高自己有能力后去纠正那些不合理。他在海湾战争期间不时地反思越战的种种失误,借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淋漓尽致地发扬了一个指挥官的人道。海湾战争阵亡人数为152,美军终于摆脱了由越战长长的阵亡名单所带来的梦魇。


 

【关于伙食
 


 

这位将军脾气出名的坏,绰号风暴诺曼,但他在吃上很随和。海湾战争出征前他的太太送他一大纸盒各种口味的Cup O’Noodles方便面,就算他的美食了。打仗期间他的晚餐多半是微波炉加热的热狗一类,有时下属去沙特军官俱乐部吃晚饭给他带个三明治回来。我原先以为会有个大厨跟着他供应上好牛排,没想到他吃得如此对付。


 

他去越南发现南越的部队吃的比美国兵好、吃的“明智”。他记录了一次随南越军人行动时的伙食。首先每个人斜背一个棕色干粮袋,不过里面装的不是炒面而是生米。每人腰带上挂几只活物,鸡和鸭,嘴巴用胶带封了,免得出声。出征前先去买新鲜的牛肉和猪肉来带上,还带些沙丁鱼罐头,统统放进背包,还要背上鱼露。这种供给能够支持二十天,先吃猪肉,再吃牛肉,然后吃鸡吃鸭,最后吃沙丁鱼罐头。二十天之后所带荤物都吃完了就开始吃素,靠林中的野菜下饭。大概这也算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人的嘴死到临头都不能亏待。


【关于体重

 

 


 

他身材魁梧,结实240磅,公熊似的。从前美国军队对他那样身高的人要求体重220磅以下,弄得他只好参加节食计划,饿得情绪低落。他在五角大楼坐机关时正碰上他的上司想更新美军体格标准,他决定趁此机会为军中的大块头们讨公道。他弄到份华盛顿红人队运动员的体重资料,向上司指出按现行的标准这些橄榄球队员都得从军队中踢出去。经过仔细研究他们用身体脂肪的百分率取代了用身高衡量体重的规则。


 

他没有刻意写,但读者留意的话便能觉察到他一直保持体能训练。从书中的照片看他全然美国大兵形象,肌肉紧绷、体力充沛。与之相比较媒体上露面的一些中国将军们明显缺乏锻炼,有的甚至一身泡泡肉。近年来中美军方之间有一些交流,发布出来两国将军并肩检阅列兵队伍的照片。中国的将军往往看上去就像是个穿军服的老百姓,摄影记者没弄懂货比货的道理。海湾战争期间部队过圣诞节他去和士兵握手鼓舞士气,四个小时里握了四千多个手。他的活不知道那些在媒体上风光的中国将军能否干的动。


 

扯远一点,读者如果留意的话还会注意到他不是从西点军校得个漂亮学位作资本就完事,他进出了一系列的军事院校,受过全面的培训。他被送去加州大学读航空工程硕士时感到课程太容易,可见军校进修的难度。他晋级的过程可说是个不断带兵不断进修的过程。称他为军事家比较令人信服。


 

【关于


 

 

这是我读过的唯一写战争谈钱的书。这位实话实说的将军告诉我们打仗需要钱,光是安顿几十万大军就要花很多钱。他说按理一个司令不需要为钱烦神,但他的下属总在报告缺钱付账单,他只好亲自去找银子。


 

五角大楼告诉他沙特国王答应出钱支付美军在沙特境内的水、汽油、和运输,应该让国王掏腰包。他先去找美国驻沙特的大使,说这是该你干的活。大使几乎是温柔地承认了,但也同样温柔地承认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钱要到手。仗还没开打,两个月里他的部队就花费$760 million,他只好自己找到沙特王子。王子笑眯眯地回答国王肯定会出钱的。他说那我把账单送给你?王子惊恐地朝他连连摇手。他也没有办法,只有等五角大楼派专家来向沙特要账。


 

海湾战争有多个盟国参加,有钱出钱有兵出兵。日本愿意出钱但不出兵,盟国里唯有日本规矩地把钱及时汇进美军账户。施瓦茨科夫说若不是日本人讲信用沙漠盾牌行动难以完成。


 

一天傍晚五角大楼派来收账的人和他的后勤官笑的象柴郡猫一样拦住他给他看一样东西。是一张开给美国政府的支票,$760 million,支票签名是沙特王子。收账的人告诉他一个周末能生30万元利息,他立即派人乘他的专机去巴黎赶搭协和式飞机越过大西洋抢在银行关门前把支票存进去。


【关于书名


 

书名是It Doesn’t Take a Hero写这个读书笔记时在网上搜找书的中文名,发现译名五花八门。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成《身先士卒》,其他有《一个士兵的良知》、《并非英雄》、《无需英雄》等等。最瞎花功夫的是《无心插柳成英雄》。


 

译书名往往体现译者的文才和对作品的理解。我曾注意过《水浒》不同的英译名。大半译者都被字套牢了,竭力用几个字把水泊中央的山寨解释清楚。只有一位摆脱了约束将书名翻译成All Men Are Brothers,梁山好汉的义气跃然纸上。


 

施瓦茨科夫本人对书名作了非常好的诠释:It doesn’t take a hero to order men into battle, it takes a hero to be one of those men who goes into batt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文字很好看,记得第一次看你的文是你们家的鸡。欢迎来茶坛。 -xyz@wxc- 给 xyz@wxc 发送悄悄话 xyz@wx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1:12:03

我看见坛里在谈论打仗,便冒泡凑热闹。再次谢你读我的帖。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9:00:17

你很厉害! -淡黄柳- 给 淡黄柳 发送悄悄话 淡黄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4:41:29

我真的不厉害。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9:00:45

美国军官也是各种各样的。朝鲜战争期间的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很富战争经验,不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514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4:46:30

显见你的见解更加有道理。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9:05:17

好吃之人的体会而已 :) 谢谢你花时间读和评。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9:08:08

好文,顶! -挥一挥手- 给 挥一挥手 发送悄悄话 挥一挥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8:19:46

谢谢! -如斯- 给 如斯 发送悄悄话 如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4 postreply 19:08: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