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里没有童话,只好读成人的书。也没有很多成人的书可读,碰到什么读什么。我的哥哥有个同学是烈士子弟。好像他的父亲是个将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了败仗。将军后来病逝。为何生病死的也可以当烈士,我从来没搞清楚,也没有想过要搞清楚。这位同学把他父亲从前在南京军事学院里用的书从家里弄出来给同学看,其中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都还是小学生,大模大样地看《战争论》。
我比他们低两个年级,跟着翻那套书。曾经试图强迫自己有点兴趣的,无奈实在没有兴趣。但是我记住了书的序言。序言说一个女子竟然为一本论述战争的书作序,人们会认为是自不量力,但是她作了。这个序言给我一种鼓励。每当我打算干点众人眼里女孩子不适宜的事情时,作序的她,克劳塞维茨的妻子,便给我些底气。
从我根本读不懂的《战争论》开始,我跟在男孩子们后面读了些男孩子们读的书。第一本让我感受到战争的书应该是《旅顺口》,奇怪这么些年都没见人再提起它。我竟记不起那本书的任何细节,只记得封面上有艘海船,结局是日本人攻陷了旅顺口。很屈辱的事,日俄之间的战争发生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印象中书里战争场面的描述极为出色,所以一直记得。
我从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抽出诺曼·施瓦茨科夫(Norman Schwarzkopf)将军的自传时有点诧异自己人老珠黄的年纪居然还有心肠读打仗。和从前一样正经谈打仗的章节我都看得稀里糊涂的,尽管作者的语言已经很浅显。只明白了一件事情,作战计划和战术意图统统在我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外。尽管如此他的书仍然很好看,他一半写海湾战争另一半写自己在军中的升迁路程,情节丰富。我随手记一些细节给自己作备忘,纯粹好玩。
【作者的特质之一】
这位四星上将直言,战争是件粗俗的事。谈海湾战争他没有渲染军事艺术,只是一五一十地解说他怎样把这件粗活干完的。他既要领兵打仗又要与政客扯皮,还要管束部队避免和当地发生宗教文化冲突。他说他不但要准备作战计划还要准备过圣诞节计划,后者要让士兵、沙特王室、和美国媒体都满意。
他出身军人世家,但他的经历里不见军二代将门虎子的无聊,只见邻居哥哥当兵提干真不容易。他介绍英国军校出身的沙特王子将军,“他的军事成绩仅限于王子血统”。他如实地写自己如何争取晋升,其中的挫折,坦白自己曾经纯粹为履历表而接受某些工作。
他军校毕业后两度赴越南参战。第二次去他当营长,带兵可圈可点。他负了伤,出院后可以选择去留。重返原部队明摆着有利晋升,可他想想还是回家去坐机关为妥。一个普通人非常实际地权衡得失,很合情理。他向部队作告别讲话,说他最感到骄傲的是在自己的带领下他们都活着,并且祝他们都好运,能活下去,安全地回家。飞机载着他离开越南,他感到解脱,“我已经尽我所能救了很多条人命,那么多人还留在那里,但他们不再是我的责任了。我只想回去和家人团聚。”飞机上的想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活思想吧,他没有把自己伪装成英雄。
他是个实在人,他的求婚告白都是这个味儿:“我三十三岁了,又不是圣人。”
【特质之二】
这本自传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作者很会讲故事,也很注意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海湾战争前夕他在戴维营开会,看着桌子边围着的一班政客想到“我得让这些老百姓弄懂事情的危险性”。他告诉读者坦克部队在沙漠里发起进攻看上去很威风,但是要让坦克朝前开除了要有坦克手还要机械师维修坦克,要准备弹药、准备坦克的零备件和燃料,还要带足粮食管坦克手和机械师的吃喝。他这么讲父老乡亲都明白后勤的重要,晓得战前有一大堆的事要办。
战争开始前派给施瓦茨科夫的几十万大兵都还在美国,他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把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越洋运到海湾地区去。他们花了几个月的功夫完成越战以后最大规模的部队集结,读者可以从运输系统的庞大复杂想见仗打起来以后场面的壮观。
这位将军用一个又一个的实例把运输和安置部队的过程说得有声有色。战前的准备工作原本是枯燥的,却因为他一直在讲故事而可读性大大提高,成为书中最有意思的章节。
譬如说,一开始他们出很多错。空军的第一架飞机降落,走出来的是空军指挥部的全体军官们。施瓦茨科夫给这种身先士卒吓得不轻,如果萨达姆此时发起攻击,毫无防御能力的指挥部就报销了。
又譬如说,他们必须自己安置抵达的人马因为沙特政府只承诺了接纳美军入境。他的后勤主管下飞机后第一夜盖着军用雨披睡在水泥地上,第二天爬起来去借房子借帐篷着手迎接随即到来的大部队。
随即美军的钢铁洪流朝沙特王国境内滚滚而来,所到之处租当地所有的空房、雇佣所有的运输卡车出租汽车。幸好沙特每年要接待大批来麦加朝圣的信徒有帐篷储备,不然相当数量的美国大兵得餐风露宿。后勤主管带一支队伍建食堂和战地诊所不说,还要建热水淋浴、建电话亭供大兵打电话回家,建邮局收送他们的家信、建电台让大兵收听美国新闻、建健身俱乐部让他们耗能量、建小摊子卖汉堡等等一应设施。
为了避免宗教冲突部队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禁酒和性感杂志,禁女演员慰问部队,圣诞歌只有音乐没有歌词,随军牧师改称道德军官(听上去象解放军的指导员)。施瓦茨科夫教训争议的下属:“我希望你明白美国宪法只施行于美国本土,我们在沙特没有美国宪法赋予的权利。这块土地上的法律碰巧是沙特的法律。”原来入乡随俗并不仅见于解放军进藏,美国鬼子也晓得这个道理。
(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