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革前后:
风雨侠: “文革前后指67还是76年前后?”(如果是67年前后就更离奇了)
风雨侠: 文革前后指1976年前后, -风笑雨侃- ♂ (如果是76年前后,那在中学也呆的太久了!)
风雨侠:“加上考试分数也是全级第一,文革前后都一路保送升中升大。”(59-83年没有保送!)
风雨侠:“不错,我从小高分主要在数理化, 对语文政治都不上心。”(两门不出色,年级第一恐怕玄)
(2)关于保送
保送与推荐,都是指上大学。 文革期间叫推荐。文革后84年才开始保送试点。
文革1976年结束。假定风大侠1976年被“保送”上初中,那么他的高中毕业最迟是1982年。82年还没有开始保送。76年初中升高中根本没有什么“保送”。
==================================
近12年保送生政策两次大调整
可以预见,2014年,我国保送入大学的人数将大为减少。因为2010年教育部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奥赛、科技类竞赛获奖者将不再保送。这一新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适用。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送生制度,也是几经变化。
1958年,一些大学对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老干部、工农速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采取免试保送的办法。但由于生源质量下降,1959年便停止招收保送生。
“文革”期间,我国也曾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考办法,这种招生方式跟保送生制度有相似性,该政策一直实行到1976年。
恢复高考后,1984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等10多所大学进行了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招收了近6000名保送生,占当年招生总数的1.2%。1985年,保送生试点院校扩大到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3所高校。
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对推荐保送生的中等学校的条件、保送条件、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程序 等作了明确规定,如明确招收保送生的条件为: 综合表现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或者中师应届毕业生,三好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 赛集训的优秀高中应届毕业生等。保送生工作从此步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