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空回复。我说的这个老农民并不能代表所有农民的状况,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可能任何一个地方抽出一个农民也无法代表整体状况。比如北上广地区的农民已基本城镇化了,有的都成了土豪了。比如北京郊区的四季青公社,早就富得流油了。也没有人认为农民都富成那样了。我转述的这个老农民的话,基本是原话,农民的表达不可能那么严谨。我如果问他想吃啥吃啥,那你海参鲍鱼想吃就有吗,那就有点抬杠了。因为农民的食谱里没那些东西。对这个仍然以农业为主的沈阳郊区老农来说,每天能喝上二两小酒,吃点花生米和酸菜白肉就是好日子了。因为他们都是与自己过去的生活比。
农民生活的改善,不代表社会矛盾就不严重。老百姓很大的不满不是因为吃不上饭,而是因为不公。比如广东乌坎地区农民抗议,并不是因为吃不上饭,而是村干部的腐败及层层的官官相护。这些社会矛盾完全是因为官场的腐败造成的,不是中共的三农政策有什么问题。
薄熙来是否代表了下层民意,要看薄熙来在重庆做了哪些事。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薄熙来在重庆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打黑。这个不同阶层的人褒贬不一,但我看普通百姓是非常拥护的;二是民生工程。重庆地区的农村一直是比较贫困的,因为可耕地少。薄熙来用财政的钱给农村孩子发免费午餐,政策向底层倾斜,钱为民所用,除了有人说是作秀之外,我看不到有什么不对;三是薄熙来的好政府措施。这些年造成官民对立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官员的腐败,官员们不仅脱离了群众,而且和群众也没了感情,甚至有了对立情绪。薄熙来让干部与农民三同,也是逼着他们去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有了对群众的感情,官员才会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我觉得薄做的这三件事都是切中中国时弊的,看准了中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