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失去土地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老百姓的“根”,是老百姓最可靠的、也是唯一的“救命草”。

回顾中国社会发展史,每一“朝代”的更替,无不与“土地”有关。远的不说,就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为老百姓争取土地而进行革命,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给老百姓分土地,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江泽民继续新一轮土地承包,确保老百姓拥有土地不动摇,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胡锦涛坚持土地政策不动摇,但由于政策的不明确性,导致各种名目的强征强拆在各种借口下进行,由土地引起的各种矛盾已显现;当前,由于政策更加模糊,这种强征更是变本加利,一些地方政府看到土地“前途不可限量”,土地不仅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且以强征土地来不断显示“权力”的至高无上;故以土地之权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激烈,这类群体性事件井喷式地暴发,愈演愈烈。

政府强征土地的目的——促进地方发展;实质——为政府创收;手段——用“权”来强制执行;力量——以维稳调用暴力机构;结果——政绩工程或是烂尾工程。

老百姓守土地的目的——保护生存之源;实质——保护权益;手段——抵抗,引起群体事体;力量——全村之力;结果——部分老百姓被抓,土地被征。

后遗症:

政府疲惫不堪,忘了“正事”。

暴力机构没了自己的“主业”。

老百丢了土地,怀恨在心。

社会出现无序发展。

不满情绪蔓延于整个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劳动力流动加快,更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了城市,还致使农村许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而并不是老百姓不想要土地了,或是土地真正闲置了。近2.5亿的农民工,他们的根在农村,他们在城市永久留下来的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绝大多数吃完“青春饭”后仍要回到农村,所以说土地是他们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救命草”,是他们的“底”。就是年青力壮的农民工,一旦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不佳时,在城市里呆不下去了,他们仍可回到农村,因为他们的土地至少能保证他们能生存。而他们一旦失去所有的土地,他们还能往哪儿走呢?

土地政策不能轻易动,要保证老百姓手中土地的稳定性,不能从老百姓手里夺土地,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中国的历史表明,土地决定着国家的走向。

当前,一些地方在搞土地流转,而且把这种形式看成是一种创新,并且在大搞特搞,这是相当危险的。一是当前的中国仍是农民占多数,让土地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众多老百姓怎么办?二是流转的土地都是精良土地,都是高产的良田(半山腰的低产地是不可能流转的),粮食安全如何保障?三是谁能保证流转出来的土地真正用于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从短期看,由于流转出来的土地为了建设可以创造更多眼前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可以依靠眼前就业获得收入;然而长期来看,老百姓心里没底,他们最可靠的生存之源没了,他们的生存谁来保障?这一点,老百姓最清楚,所以他们为土地会奋力“反抗”的。

老百姓失去土地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说白了就是土地流转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你能保证老百姓不为自己的生存之源而“揭竿而起”?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