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就是求道,然后合于道的自我灵魂生命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合适的位置",说得好。

回答: 孔老的殊途同归及教育领域的崩溃玄野2013-10-01 10:10:25

老子强调的是根源,孔子着手于表面。孔子试图以礼的形式将人引导入道,这只能适合于近道之人,不能用于远道者。中国二千年的实践证明“孔子的道路更加适合于所有层次与境界的人”是不成立的。原因是有为,有为源于有欲,有欲则离道。 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对圣人而言的,圣心合道,用在常人就不行了。人类所有的愚昧都是不明“道”理,拯救人类只有去欲明道一途。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