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目送》,与 时尚

本帖于 2013-09-08 14:07:4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墙根儿 编辑

孩子自然是父母的骨肉,父母自然是孩子的呵护,但是孩子与父母首先是不同的个体,然后才有依附与照顾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即家庭)。整体是基于且相对于个体而言的,而存在的。父母只有意识到孩子的个体独立性,这呵护的意义才得以实现。父母可以表明,引导,和传授自己的道德准则给孩子,但切不可以自己道德准则训斥和评判孩子的行为,除非你明确知道孩子的道德准则与父母一致并适应现实。

 

再提两句关于感情与道理的关系和特点。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可谓充满激情,无论是《背影》还是《目送》都充分表达了。就感情而言,有礼貌的孩子至少会还之以情,但那只是个情面;要真挚长久的感情,还要讲情理。道理要求个体的行为符合现实情况和逻辑。当孩子喜欢回避父母的示好时,那是孩子觉得情面太多,情理不足,为了真诚而不得不回避。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热情真诚的拥抱,还要以平等善良的心态多与孩子交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道理,还要更合乎情理。

 

《背影》提到,送孩子到了大学的住处,看到孩子与室友聊的好开心,虽然希望热烈道别,但还是默默退出门外。这当父母的是即讲了情面,又讲了情理,与自己的孩子心理相通,对情面上的不周到易于达到宽容谅解。《目送》则表明另一种父母,与孩子完全失去道理上的理解,没有情理而言,只注重情面,结果情面也最终不保而得出“不必追”的无情结论。如果与孩子的关系注重情理交融,真诚善待,那这结果该是自然归的境界。

 

至于文学与做人,那是艺术唯美与和科学合理的问题,良心是准则。

 

 

所有跟帖: 

准则定的准。 :) -简丹儿- 给 简丹儿 发送悄悄话 简丹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8/2013 postreply 21:06: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