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至上,《小时代》里的中国 (zt)

来源: v5 2013-09-04 19:49: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022 bytes)
NEW YORK TIMES
物质至上,《小时代》里的中国
SHEILA MELVIN 2013年09月05日
关于四个上海学生追求奢华生活的电影《小时代2》,在中国引发争议。
China Lion Film
关于四个上海学生追求奢华生活的电影《小时代2》,在中国引发争议。

北京——今年夏天,在西方进口大片(如《侏罗纪公园3D版》[Jurassic Park 3D]、《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环太平洋》[Pacific Rim])通常会斩获巨额票房的季节,两部中国国产电影出人意料地过关斩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这两部影片讲述的是上海一所大学里,四个醉心时尚的闺蜜的故事。
根据电影行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的数据,其中的第一部《小时代1》于今年6月底在中国公映时,首周即获得超过4300万美元(约合2.6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击败了《超人:钢铁之躯》(Man of Steel)。其续集《小时代2》于今年8月8日公映后,前三周就获得了超过4700万美元的票房。(《小时代1》于7月在北美地区一些选定的市场上映,其续集已于周五在纽约上映。)以这样的票房收入,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已经称得上热门大片了。
  • 查看大图陈学冬(左)和杨幂在电影《小时代2》中的镜头。该片是《小时代》系列小说和影片的一部分,因为物质主义而饱受诟病,但在年轻粉丝中大获追捧。
    China Lion Film
    陈学冬(左)和杨幂在电影《小时代2》中的镜头。该片是《小时代》系列小说和影片的一部分,因为物质主义而饱受诟病,但在年轻粉丝中大获追捧。
  • 查看大图电影《小时代》导演郭敬明
    Feng Li/Getty Images
    电影《小时代》导演郭敬明
然而,这两部由初出茅庐的导演郭敬明,根据自己的畅销系列小说拍摄的电影,在斩获票房之外还产生了其他影响。这两部电影也成了评论的焦点,反映了中国人对本国不断发展的青年文化日益演变的看法。许多知名的中国文化评论人,对这两部作品公然崇尚物质主义的态度感到愤怒。他们的愤怒遭到了出人意料的强烈反击,反击来自影片的许多年轻粉丝。
影评人把第一部形容成类似于《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相遇混搭而成的东西,不过这部电影中并没有性。中国影评人周黎明在《北京晚报》上抨击《小时代》,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海客谈》(Crossover)露面时,再次抨击了《小时代》,他斥责影片中充斥着“极端的”拜金主义潜流和“恶俗的品味”。纽约的媒体学者朱影和弗朗西丝·希斯根(Frances Hisgen)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责了影片中“男性扭曲的自恋”,这篇文章在中国被广泛地引用。
还有一些人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为这部影片及其创作者辩护。《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称郭敬明是“超人”,评论人腾继萌在《海客谈》发言时,盛赞《小时代》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人民日报》迅速加入混战,抛出了三篇文章,对电影作出了观点各异的评价,之后又发表了以批评为主的第四篇文章。
与此同时,郭敬明的粉丝和狂热的追星族联手,用数以万计的指责网贴,淹没了周黎明这样的批评者。这些以年轻女性为主的粉丝还涌入影院观影。
郭敬明说,“争议比我预期的要大。”
他的书里充斥着各种品牌的英文名字,比如Chanel和Gucci;还有惹人不满的字句。(“我坐经济舱会死的!”和“我恨北京!”)他的影片中不仅展示了特别设计的名牌产品,还包括同样让评论员恼火的对白,比如在《小时代1》里,一对不走运的恋人之间的对白就是一个例子:
年轻男子说,“我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就有宝马车接送而喜欢你,也不是因为你的LV包包而喜欢你,更不是因为你送了我D&G的靴子而喜欢你。就算你没有一分钱,我也喜欢你。”
女子回答道:“别幼稚了,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戏剧及电影导演陈士争说,这部电影“就像植入式商业广告”。不过,“郭敬明是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品牌”。陈士争拍摄过的影片包括中国版的《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郭敬明的电影突显出,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所催生的社会和经济转变,对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转变就是中国城市化举措的成功。城市化举措已经把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从1979年的19%,增加到了目前的53%。这种转变创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能负担得起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样的文化体验。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有1.3万多块电影银幕,2012年,银幕数量还在以每天10.5块的速度增加。人口构成的变化,导致电影人和其他文化内容提供者开始迎合这些“新都市人”的品味,他们的品味往往与在大城市长期居住的居民不同。
《小时代》系列电影还反映出,财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价值的衡量标准。许多涉及《小时代》的文章指出了郭敬明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排名,而且字里行间毫无嘲讽的意味——他在2011年的榜单上位居榜首,在2012年位列第四。
陈士争说,“所有东西都由钱来衡量。三十年前,我们有意识形态,可是现在,人们伴随着物质主义长大。对他们来说,只有消费文化是有价值的。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回归生活的本义。”
按照陈士争的观点,《小时代》引发的大部分争议,都源于青年文化在中国相对较新的状态。“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他说。“中国正在追赶全球其他国家。中国大约有4.5亿人口的年龄低于25岁,而中国观影群体的平均年龄是21.2岁,考虑到这些原因,追赶很可能是飞速的。”
现年30岁的郭敬明似乎占据了理解新都市人的理想位置,因为他也是一名新都市人。他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中产家庭,2001年,他赢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冠军,并来到上海。他上了大学,在课余时间写了一部小说。他的作品《幻城》卖出了150多万册。2004年,还是学生的郭敬明接着出版了第二部小说,上市的第一个月,这部小说就卖出了60万册。
然而,丑闻爆发了,他被指控剽窃。2006年,一家法院判决,他的第二本书在情节和其他方面与另一名作者的作品相似,并责令郭敬明支付赔偿。他支付了赔款,并受到中国媒体的严厉指责,然而他既没有道歉,也没有承认错误。
不过,这起事件几乎没让他的事业受到丝毫损害。他2007年出版的小说在上市的头十天里就卖出了100万册,这本小说写的是一名怀孕的高中女生自杀的故事。郭敬明后来撰写了由三本书组成的《小时代》系列作品;成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创办了一本杂志,用来刊登其他年轻小说家的作品。今天,他经营着一个横跨出版业和娱乐业的帝国,囊括了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最幻想》、《最小说》、《最漫画》杂志。“最”(ZUI)代表着“热情”(zestful)、“独特”(unique)、“理想”(ideal)。
郭敬明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部电影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论。不过,每个人都能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情况不错。”
企鹅出版集团北亚区董事总经理周海伦(Jo Lu*****y)曾与郭敬明合作过几个项目,她说,“拍摄这些影片需要极大的勇气。”她还说,“并不能确定它们不会受到审查。”她指的是这两部影片。“在中国,没有什么选择是容易的。所有事都有风险。”
郭敬明说,他研究了对他的电影制作“实际上有益的评论”,不过,他补充说,“说到《小时代》这部作品本身,我觉得我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管怎么说,我是最了解《小时代》的人。”
争论还没有结束,因为《小时代3》将在明年上映。
翻译: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