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在墙内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来源: v5 2013-08-11 00:56: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47 bytes)
NEW YORK TIMES

读者来信
在墙内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2013年08月06日

致编辑:
高雨莘在文中提到的北大清华上网政策我也曾有所体会。价钱不公道是一个方面,网速也是槽点多多,而将内网外网区别收费更是让人无法忍受。相较之下,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政策似乎稍微好那么一点。
我在人大就读期间经历了两种网络政策。早先是5元1G,10元4G,15元8G,50元30G,不分内网外网。然而有同学发现了学号的规律,试验出“棒子号”(因为人大韩国留学生最多,因此戏称此类账号为“棒子号”,绝无任何贬低之意)免费上网,密码经常是111111或123456这种简单排列。以我居住的楼栋为例,按照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的说法,700人上网,有500人以上使用免费账号,这给人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被迫推出了第二套方案——留学生上网不再免费,按照流量计费,1元1G,同样不分内网外网。
我认为人大的两套上网方案比北大清华好的原因无非就是流量不分内网外网。北大清华人为对内外网区别对待非常荒谬。事实上,一般大学网民,如果没有什么事(比如准备口语材料、写论文查找文献、收发邮件等),也不会专门去上外网。国内的新浪微博、人人网、优酷土豆再加上各大门户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而且登入速度比上外网更快。外网先天的语言屏障会使国人觉得有层隔膜,更不用说某些特定网站需要“科学的”方法才能登录。
港台同学曾对我说,“觉得人人网比Facebook有意思,每次回家上Facebook都看到朋友在说去了哪,吃了什么,和谁在一起,感觉很浅薄;而在人人网上经常会有一些非常独特有深度的见解”,我反问他们“要是因为表达的深度层次不同,不让你们上Facebook只让上人人网,你们是否愿意?”他们都颔首不语。
墙筑得越来越高,翻墙者却没有变少,其中的主力毫无疑问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哪怕长期看来,这些人依然是“一小撮”、“极少数”。GFW(Great Fire Wall)的意义,不是阻断而在于干扰信息的交互与流通。身在中国,虽然特定网站无法直接登入,但想要进入的人一定会想各种办法进去。比如我现在写信时就同时浏览着Facebook和Twitter,与好友们进行互动,而在我身边更不乏这样的例子。不少人不翻墙,一是因为翻墙成本太高,没有合适的工具以及网络就无法达成,几次三番会让人不耐烦;二则是因为中国大陆本身的政治因素所致,让人会对翻墙产生一种“政治不正确”的恐惧感。相较之下,脱敏与克服此种恐惧感比翻墙本身更重要。
再来看看墙内的积极行为。我能够接触到墙外世界本身也是师兄的教导,自己亦曾教过师弟师妹如何“科学地”上网。个人认为这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帮后来人打开一扇窗是一种责任,好比林则徐提出的“睁眼看世界”。信息自由流通有时比信息本身的意义还要大——不是本人对墙内的信息有偏见。而这又锻炼了读者查找信源以及鉴别真伪的能力,只在墙内接收信息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意识的。
在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政府不大可能主动放弃网络封锁的情况下,作为个人,更应该主动去了解高墙外面的世界,不因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探寻;作为有能力看到外面世界的人,也应该帮助更多高墙内的民众看到高墙之外的风景。借用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话,“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赵勇龙,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