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好的探讨例子。

回答: 柏拉图的“理式”在那里?野性2013-07-25 08:47:49

先说美感。当人接触具有美感物体时,会产生一种IMMEDIACY的美好感觉,有时会对“心”有触动。但当在第二眼看时,与第一眼就有差别,曾经有的触动就渐渐消失。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第一眼后会跟随一系列的思辨去辨别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逻辑概念流,成为人与存在IMMEDIACY的隔膜。人渐渐失去对美感觉的深度。最后的感觉会不过如此。最有意思的例子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许多人甚至用人体的最佳比例来作为判别美的思维标准。的确,达芬奇本人做过那些研究。那些对称平衡有作用,但都不是主要的。而主要的是IMMEDIACY的动静融合。那时,一草一木都有相同的作用。而感受那动静融合的IMMEDIACY,需要人本身的平和心境。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恐怕往往与此失之交臂。一句话总结,它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气度,一种MINDFULNESS的心态,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

至于基因(中值)决定论,只不过是唯物主义的论点。它忽视了意识的作用。一个漂亮的年轻人,如果不守道德,他(她)很快会变丑陋的。面相学,骨相学的本质就是意相学。心物不二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